多地区游泳水质不达标  选择场馆有学问

[2012/8/7]

  进入三伏,高温天气接连不断,热浪滚滚而来,让人们酷热难耐。炎炎夏日里,游泳场所首当其冲的成为大家避暑纳凉、健身娱乐的好去处。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游泳馆里渐渐变得人满为患,有时候会发现水质很浑浊,游泳馆水质不达标的新闻不断的映入眼帘,广大市民对游泳馆的水质卫生问题也开始格外关注。

  游泳馆人满为患 网友质疑水质变差

  对于杭州的王女士而言,结束了一天疲惫工作之后,伴着徐徐微风,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到公司附近的游泳馆里痛痛快快的游上一两个小时是一天中最惬意的事情。既能避开拥堵的晚高峰,又能锻炼身体。但是最近一个月,王女士发现有时候水质明显比之前浑浊了,游泳后偶尔会出现眼睛酸涩:“我们游泳最看重的是健康,如果游泳池里水质不达标,细菌滋生,感染上疾病的话那就失去了游泳的意义。”

  有类似遭遇的人不在少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网友发帖称游泳过后出现皮肤过敏等现象,市民陈先生到游泳馆玩了几次之后就再也不去了,原因就是他认为游泳馆的水质太差。“有时会看到工作人员清理泳池,但是很少看到有人给游泳池换水。再说什么人都能进来,有没有传染病,在泳池里是否小便,这些都是未知数。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我是不敢再去了。”

  多地游泳场所水质堪忧 余氯含量、尿素指标、细菌总量指标不合格居多

  目前许多地区都对游泳池的水质进行了检测。七月份,苏州市卫生监督所随机抽检了苏州市区的14家游泳场馆,其中十家不合格,苏州市卫监所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科何玄渊说,水质不合格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余氯指标、细菌总数指标、尿素指标。其中,余氯代表的是泳池水里消毒药剂的残留,浓度不达标会影响水质的效果水平。而细菌总数也会因此不达标。尿素指标不达标则反映出泳池更换水的频率和更换量不符合规定。而事实上,7月份,一些泳池就因为水质问题导致市民游泳后感染流感、红眼病流行性疾病。

  7月19日,广州市卫生局官方网站公布了今年5月至6月期间231间游泳场所水质的抽检报告,报告显示,有103间泳场水质检测不合格,占总抽检数量的45%。“余氯”不达标是存在的“老问题”,另外,有部分酒店泳池检出尿素和大肠菌群不合格。

  青岛市卫生监督局日前对室内47家对外开放的游泳场馆进行检查,发现6家单位水质存在严重问题。不合格游泳馆存在的问题包括:没有设立检查岗(对游泳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浸脚消毒池形同虚设,不能每4小时换一次水,而且消毒药剂的浓度也不达标;此外,部分游泳场馆的泳池水余氯含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过高或过低)。更令人担忧的是,还有几家游泳场馆被查出用水尿素超标、细菌总量和大肠杆菌超标。

  选择游泳场馆有学问 池边目测能看清第三泳道才算清澈

  杭州市卫生监督所提醒广大网友,要选择持有卫生许可证、卫生信誉度等级较高的游泳场所,其中A级为优秀,资质最好;正常情况下,在池边能看清第三第四泳道线,水质才算是清澈;入游泳池前要淋浴全身并过消毒浸脚池,游泳之后也及时淋浴,若发生皮肤、眼睛不适状况,要及时就医。

  同时,患有皮肤病、肠道传染病、重症沙眼、心脏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性病、肝炎及酗酒人员,为了自己及他人健康,请尽量不要到游泳场所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