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关注环境监测:除了PM2.5 更有VOCs
[2012/8/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事件触碰着百姓敏感的神经,当我们把大量关注点聚焦在二氧化硫、氮氧化排放物、PM10、PM2.5等等的监测点上时,也不能忘了我国还面临着来着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严峻挑战。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过高时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轻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咳嗽、恶心、呕吐、或呈酩醉状;重者会出现肝中毒甚至很快昏迷,有的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我国科学家关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日前,广州年内新增18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焦点仍然是PM2.5。但在环境领域,科学家正同时开辟另一条战线。
除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防治等现实而棘手的问题,“我国还面临着来自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严峻挑战”。
近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郝郑平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尽管两年前国家就提出要开展VOCs防治工作,但目前我国仍面临VOCs排放基数不清、政策欠缺、科学研究尚不能减排等一系列问题”。他认为,控制VOCs不能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路子,而应提倡行业减排,从重点行业做起。
工业源VOCs排放逐年增加
VOCs是空气中普遍存在且组成复杂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的统称,主要包括烷烃、烯烃和芳香烃以及各种含氧烃、卤代烃、氮烃、硫烃、低沸点多环芳烃等物质。
在大气中,VOCs可以产生臭氧,危害环境。同时,它还可以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机动车尾气排放、燃料燃烧和工业活动是我国人为VOCs污染的三大来源。
而据估算,因工业活动而导致的VOCs排放量占整个人为源的40%。同时,近年来,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还呈逐年增加趋势,石油化工、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VOCs污染突出。
“工业源VOCs具有排放强度大、种类多、持续时间长、波动大等特点,更易威胁人体健康,影响生态环境。”郝郑平表示,在机动车和固定燃烧源VOCs减排受限的情况下,欲降低大气中VOCs污染水平,只能控制工业排放。
减排与控制难度大
然而,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VOCs种类多、性质差异大,不仅不同行业排放VOCs不尽相同,甚至同一行业不同工艺所排放的VOCs也不相同。
“因此,单一的治理技术不可能满足所有排放废气的治理要求。”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研究员栾志强认为,这是控制VOCs的一个难点。
另外,由于VOCs控制问题在我国刚刚得到重视,相关标准和法规还存在较多欠缺。
例如,作为大气环境管理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没有明确的VOCs控制要求。郝郑平则介绍说,目前我国涉及VOCs的排放控制标准只有9项,不过,有相当一部分标准正在制订过程中。
“总体来讲,我国的VOCs减排与控制标准管理体系很薄弱,急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另外,我国从事VOCs治理企业的技术设备水平还比较低,很难满足未来治理的需求。”他说。
应从重点行业做起
对于现阶段我国VOCs减排与控制,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聂磊表示,由于VOCs污染源排放情况复杂、各类源排放特性、组分不尽相同,不同组分的光化学反应活性有很大差异,对光化学污染的贡献程度也不同。此外,不同地区VOCs源的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确定挥发性有机污染控制战略思路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从行业做起比较合适。”栾志强说,可以先把每一个行业的VOCs排放量、排放特征搞清楚,然后根据排放量大小,分行业进行规划、治理,最终,针对各个行业选用最佳适用技术。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王海林则认为,通过对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源的VOCs排放进行调研和测试,能够得到一手的排放数据和不同工艺的排放因子,阐明行业VOCs污染的具体组成和排放水平,为进一步进行评估和治理奠定基础。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过高时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轻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咳嗽、恶心、呕吐、或呈酩醉状;重者会出现肝中毒甚至很快昏迷,有的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我国科学家关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日前,广州年内新增18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焦点仍然是PM2.5。但在环境领域,科学家正同时开辟另一条战线。
除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防治等现实而棘手的问题,“我国还面临着来自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严峻挑战”。
近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郝郑平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尽管两年前国家就提出要开展VOCs防治工作,但目前我国仍面临VOCs排放基数不清、政策欠缺、科学研究尚不能减排等一系列问题”。他认为,控制VOCs不能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路子,而应提倡行业减排,从重点行业做起。
工业源VOCs排放逐年增加
VOCs是空气中普遍存在且组成复杂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的统称,主要包括烷烃、烯烃和芳香烃以及各种含氧烃、卤代烃、氮烃、硫烃、低沸点多环芳烃等物质。
在大气中,VOCs可以产生臭氧,危害环境。同时,它还可以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机动车尾气排放、燃料燃烧和工业活动是我国人为VOCs污染的三大来源。
而据估算,因工业活动而导致的VOCs排放量占整个人为源的40%。同时,近年来,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还呈逐年增加趋势,石油化工、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VOCs污染突出。
“工业源VOCs具有排放强度大、种类多、持续时间长、波动大等特点,更易威胁人体健康,影响生态环境。”郝郑平表示,在机动车和固定燃烧源VOCs减排受限的情况下,欲降低大气中VOCs污染水平,只能控制工业排放。
减排与控制难度大
然而,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VOCs种类多、性质差异大,不仅不同行业排放VOCs不尽相同,甚至同一行业不同工艺所排放的VOCs也不相同。
“因此,单一的治理技术不可能满足所有排放废气的治理要求。”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研究员栾志强认为,这是控制VOCs的一个难点。
另外,由于VOCs控制问题在我国刚刚得到重视,相关标准和法规还存在较多欠缺。
例如,作为大气环境管理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没有明确的VOCs控制要求。郝郑平则介绍说,目前我国涉及VOCs的排放控制标准只有9项,不过,有相当一部分标准正在制订过程中。
“总体来讲,我国的VOCs减排与控制标准管理体系很薄弱,急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另外,我国从事VOCs治理企业的技术设备水平还比较低,很难满足未来治理的需求。”他说。
应从重点行业做起
对于现阶段我国VOCs减排与控制,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聂磊表示,由于VOCs污染源排放情况复杂、各类源排放特性、组分不尽相同,不同组分的光化学反应活性有很大差异,对光化学污染的贡献程度也不同。此外,不同地区VOCs源的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确定挥发性有机污染控制战略思路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从行业做起比较合适。”栾志强说,可以先把每一个行业的VOCs排放量、排放特征搞清楚,然后根据排放量大小,分行业进行规划、治理,最终,针对各个行业选用最佳适用技术。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王海林则认为,通过对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源的VOCs排放进行调研和测试,能够得到一手的排放数据和不同工艺的排放因子,阐明行业VOCs污染的具体组成和排放水平,为进一步进行评估和治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