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我国第三方食品检测半官方“凶猛”
[2012/9/26]
近期,乳制品行业的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一边是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出,另一边是乳企上半年遭遇政府2600多次抽查,抽查次数之多令人震惊。政府监管资源的有限性和较高的监测成本制约政府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不是存在利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可能呢?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表示,第三方检测指买卖原料或产品时,由国家指定的相关部门作为第三方进行公证检验,确定产品等级,为买卖双方提供科学的价格依据,第三方检测将在保障乳制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第三方检测独立于相关利益人,提供的结果客观公平,具有信服力;另一方面,专业性强,效率高,具有信息、技术等优势,能够弥补政府抽查资源、资金的不足,及时、准确的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第三方检测为乳制品保驾护航仍需努力。
首先,第三方检测的实验室独立性不强。实验室是第三方检测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我国实验室依附于政府或企业,专业、独立运营的实验室数量很少。依附政府的实验室以半官方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由于与政府的行政和财务联系,机构很难做到学术的独立性,检测结果公信度不高;从属于企业内部的实验室,尽管是独立法人,但不具有真正的管理权和人事权,检验人员的稳定性不高,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受到怀疑。
其次,认证资格制度设计不合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第三方检测受到关注,开始蓬勃发展。我国第三方检测的进入门槛是获得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CNAS认可、国家质检总局颁发CMA证和相应行业主管部门的授权,并且辅以定期的检查和复查。这种制度设计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对检查突击准备提供了机会,其真实的检测水平并不知晓。
最后,部分乳企的不支持。第三方检测应该在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两个环节实施。一方面,在奶农和乳企之间开展第三方检测,费用由奶农和乳企共同承担,乳企的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产品销售之前,企业多以自测为主,即便发生问题,企业可以自我解决,一旦引入第三方检测,检测结果的公开将会降低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的《2012-2016中国乳制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消费者信心不足依旧是乳制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国家食品质量监测的抽检和免检制度不能全面、准确、及时的揭示食品产品中蕴涵的危险因素和潜在风险,第三方检测成为质量检测的未来趋势,并且我国的部分省市如黑龙江、天津、上海等已经开展第三方检测,取得很好的效果。培养具有独立实验室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定期复查机构资质、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基金以及乳企和消费者之间强制实施第三方检测等可以解决我国第三方检测存在的问题,为第三方检测在乳制品有效利用铺平道路。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表示,第三方检测指买卖原料或产品时,由国家指定的相关部门作为第三方进行公证检验,确定产品等级,为买卖双方提供科学的价格依据,第三方检测将在保障乳制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第三方检测独立于相关利益人,提供的结果客观公平,具有信服力;另一方面,专业性强,效率高,具有信息、技术等优势,能够弥补政府抽查资源、资金的不足,及时、准确的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第三方检测为乳制品保驾护航仍需努力。
首先,第三方检测的实验室独立性不强。实验室是第三方检测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我国实验室依附于政府或企业,专业、独立运营的实验室数量很少。依附政府的实验室以半官方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由于与政府的行政和财务联系,机构很难做到学术的独立性,检测结果公信度不高;从属于企业内部的实验室,尽管是独立法人,但不具有真正的管理权和人事权,检验人员的稳定性不高,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受到怀疑。
其次,认证资格制度设计不合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第三方检测受到关注,开始蓬勃发展。我国第三方检测的进入门槛是获得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CNAS认可、国家质检总局颁发CMA证和相应行业主管部门的授权,并且辅以定期的检查和复查。这种制度设计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对检查突击准备提供了机会,其真实的检测水平并不知晓。
最后,部分乳企的不支持。第三方检测应该在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两个环节实施。一方面,在奶农和乳企之间开展第三方检测,费用由奶农和乳企共同承担,乳企的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产品销售之前,企业多以自测为主,即便发生问题,企业可以自我解决,一旦引入第三方检测,检测结果的公开将会降低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的《2012-2016中国乳制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消费者信心不足依旧是乳制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国家食品质量监测的抽检和免检制度不能全面、准确、及时的揭示食品产品中蕴涵的危险因素和潜在风险,第三方检测成为质量检测的未来趋势,并且我国的部分省市如黑龙江、天津、上海等已经开展第三方检测,取得很好的效果。培养具有独立实验室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定期复查机构资质、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基金以及乳企和消费者之间强制实施第三方检测等可以解决我国第三方检测存在的问题,为第三方检测在乳制品有效利用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