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安全程度偏低 无节制开采导致矿种优势丧失
[2012/12/7]
有色金属被誉为我国现代工业的“粮草”和“血液”。但是,“十一五”期间,这一“粮草”和“血液”的资源总体安全程度偏低,部分资源安全态势已达“比较危险”等级。
该结论来自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06~2010年中国金属资源安全报告》。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院长黄健柏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呼吁,我国亟待构建科学有效的资源监控预警和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指数得分不容乐观
“无论是资源供给中断还是价格异常波动,都将给国家经济运行和战略安全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因此,金属资源的持续、及时供应和价格稳定合理应视为保障安全的基本要求。”黄健柏表示。
基于这一认识,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选取了价格波动系数、国际市场价格、储采比、对外依存度、供应方集中度、储量占比等6项指标,从价格可忍受性、供给保障程度以及资源禀赋等3个维度构建了我国金属资源安全指数体系,并利用变异系数法赋权得出金属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数(IRS)。
记者从趋势图中看到,2006~2010年期间,我国6种有色金属资源的安全指数基本位于20~60分的区间。从各年平均值来看,铜、铅、锌和镍四种金属的综合安全指数均低于40分,处于“比较危险”等级。锡和铝的平均值虽然高于40分,但其安全态势波动较大。2008年,锡和铝的综合安全指数从50分以上分别降至39.37和28.93,达“比较危险”级别。该年也成为有色金属总体安全指数历年来最低的年份。
定价权缺失推高安全风险
在6种基本有色金属当中,平均安全指数最高的是锡。据了解,这与我国锡储量居世界之首有关。然而,在2010年的安全指数排行表上,锡的综合安全指数却降至最末位。
“主要是国际市场上金属价格的剧烈波动所致。”黄健柏分析指出,价格关系到一国是否能以合理成本获取所需资源,已跃升为影响我国金属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
这一观点在报告中也得到了佐证。在“供给保障程度”二级指标中,除锡、镍尚处“比较安全”的范围外,铜、铝、铅、锌的资源保障能力已处于或接近危险的状态,其对外依存度均高于40%,近一半依赖进口。
2008年以来,我国80%以上铝土矿进口来自印尼,更是由锡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锡作为我国的优势金属资源,我国本应具备定价能力,但事实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却并非由我国主导。”黄健柏分析认为,“对外依存度过高和进口源单一,使得金属资源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
无节制开采致矿种优势丧失
而在国际市场博弈的背后,是资源本身的过度开采。黄健柏向记者表示,优势资源的“优势”之所以“滑坡”,根本原因是无节制开采结出的“恶果”。巨大的开采量极大降低了金属资源的“储采比”,使得“资源禀赋高的金属反而成为了最可能耗尽的金属品种”。
针对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安全风险的现状,黄健柏建议,应建设权威、及时、全面的“金属产业发展与资源安全数据库”,以对我国金属资源安全现状进行客观分析。他还建议采用IRS对我国金属资源安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持续监测并实施预警。
黄健柏认为,要维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保证金属资源价格的稳定性,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他强调,对金属资源应以“代际公平”为原则,实行“保护性开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开采规划,以保障子孙后代利益,确保金属资源使用速度不高于其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
该结论来自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06~2010年中国金属资源安全报告》。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院长黄健柏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呼吁,我国亟待构建科学有效的资源监控预警和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指数得分不容乐观
“无论是资源供给中断还是价格异常波动,都将给国家经济运行和战略安全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因此,金属资源的持续、及时供应和价格稳定合理应视为保障安全的基本要求。”黄健柏表示。
基于这一认识,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选取了价格波动系数、国际市场价格、储采比、对外依存度、供应方集中度、储量占比等6项指标,从价格可忍受性、供给保障程度以及资源禀赋等3个维度构建了我国金属资源安全指数体系,并利用变异系数法赋权得出金属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数(IRS)。
记者从趋势图中看到,2006~2010年期间,我国6种有色金属资源的安全指数基本位于20~60分的区间。从各年平均值来看,铜、铅、锌和镍四种金属的综合安全指数均低于40分,处于“比较危险”等级。锡和铝的平均值虽然高于40分,但其安全态势波动较大。2008年,锡和铝的综合安全指数从50分以上分别降至39.37和28.93,达“比较危险”级别。该年也成为有色金属总体安全指数历年来最低的年份。
定价权缺失推高安全风险
在6种基本有色金属当中,平均安全指数最高的是锡。据了解,这与我国锡储量居世界之首有关。然而,在2010年的安全指数排行表上,锡的综合安全指数却降至最末位。
“主要是国际市场上金属价格的剧烈波动所致。”黄健柏分析指出,价格关系到一国是否能以合理成本获取所需资源,已跃升为影响我国金属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
这一观点在报告中也得到了佐证。在“供给保障程度”二级指标中,除锡、镍尚处“比较安全”的范围外,铜、铝、铅、锌的资源保障能力已处于或接近危险的状态,其对外依存度均高于40%,近一半依赖进口。
2008年以来,我国80%以上铝土矿进口来自印尼,更是由锡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锡作为我国的优势金属资源,我国本应具备定价能力,但事实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却并非由我国主导。”黄健柏分析认为,“对外依存度过高和进口源单一,使得金属资源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
无节制开采致矿种优势丧失
而在国际市场博弈的背后,是资源本身的过度开采。黄健柏向记者表示,优势资源的“优势”之所以“滑坡”,根本原因是无节制开采结出的“恶果”。巨大的开采量极大降低了金属资源的“储采比”,使得“资源禀赋高的金属反而成为了最可能耗尽的金属品种”。
针对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安全风险的现状,黄健柏建议,应建设权威、及时、全面的“金属产业发展与资源安全数据库”,以对我国金属资源安全现状进行客观分析。他还建议采用IRS对我国金属资源安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持续监测并实施预警。
黄健柏认为,要维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保证金属资源价格的稳定性,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他强调,对金属资源应以“代际公平”为原则,实行“保护性开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开采规划,以保障子孙后代利益,确保金属资源使用速度不高于其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