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添加剂不应成为食品安全替罪羊 饮食安全到底谁来买单
[2012/12/21]
在日前于京举行的“食品安全与产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食品添加剂成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中国食品添加剂正面临严峻考验。”
1981年,中国第一次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011年,最新版本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已成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尽管中国食品添加剂监管起步晚,但孙宝国强调,中国食品添加剂是安全可靠的。
“迄今为止,中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因为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孙宝国认为,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风险评估的,只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使用都是安全的。
中国在2100多年前发明了卤水豆腐,但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卤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镁就是食品凝固剂;中国人吃了1000多年的油条,但大部分人不知道油条中的明矾、小苏打是膨松剂;中国人知道二氧化碳,但没多少人知道二氧化碳在啤酒中是防腐剂;中国人吃口香糖,但多数人不知道口香糖几乎就是由食品添加剂组成的。
孙宝国说:“中国食品添加剂产业相对落后,目前允许的食品添加剂仅有2300多种,而全世界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保守地讲,也有1万种。”
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在的食品工业。然而,由于多数中国人把食品安全的责任怪罪到食品添加剂身上,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感导致产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公众严重的心理恐慌和思想混乱,老百姓不知道还能吃啥了,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孙宝国认为,对食品添加剂缺乏认识,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排斥和恐惧。
而一些商家抓住这样的心理,进一步误导消费者。比如有餐厅打出口号“无毒有我”,明确表态:“本餐厅出品均不含味精及任何食品添加剂。”
“菜肴、馒头、包子、面条、可乐、苏打水中都有食品添加剂,餐厅提供的食品不可能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孙宝国说,有餐厅号称不使用味精,但使用鸡精,鸡精的主要成分就有味精。除了味精外,还有肌苷酸钠、鸟苷酸钠、鸡肉香精等,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
孙宝国认为,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自律、法律、监管缺一不可。
对于去年某市工商局下发“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将从实名登记、电子化溯源等方面加强监管的做法,孙宝国并不赞同。
“食品添加剂所有的都要实名登记吗?味精、小苏打都是添加剂,难道购买时都要出示身份证,然后实行电子化溯源?这就是不科学的监管。”孙宝国认为,监管要做到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但他很遗憾地发现,至少有两个地级市出台了这一规定。
1981年,中国第一次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011年,最新版本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已成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尽管中国食品添加剂监管起步晚,但孙宝国强调,中国食品添加剂是安全可靠的。
“迄今为止,中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因为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孙宝国认为,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风险评估的,只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使用都是安全的。
中国在2100多年前发明了卤水豆腐,但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卤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镁就是食品凝固剂;中国人吃了1000多年的油条,但大部分人不知道油条中的明矾、小苏打是膨松剂;中国人知道二氧化碳,但没多少人知道二氧化碳在啤酒中是防腐剂;中国人吃口香糖,但多数人不知道口香糖几乎就是由食品添加剂组成的。
孙宝国说:“中国食品添加剂产业相对落后,目前允许的食品添加剂仅有2300多种,而全世界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保守地讲,也有1万种。”
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在的食品工业。然而,由于多数中国人把食品安全的责任怪罪到食品添加剂身上,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感导致产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公众严重的心理恐慌和思想混乱,老百姓不知道还能吃啥了,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孙宝国认为,对食品添加剂缺乏认识,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排斥和恐惧。
而一些商家抓住这样的心理,进一步误导消费者。比如有餐厅打出口号“无毒有我”,明确表态:“本餐厅出品均不含味精及任何食品添加剂。”
“菜肴、馒头、包子、面条、可乐、苏打水中都有食品添加剂,餐厅提供的食品不可能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孙宝国说,有餐厅号称不使用味精,但使用鸡精,鸡精的主要成分就有味精。除了味精外,还有肌苷酸钠、鸟苷酸钠、鸡肉香精等,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
孙宝国认为,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自律、法律、监管缺一不可。
对于去年某市工商局下发“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将从实名登记、电子化溯源等方面加强监管的做法,孙宝国并不赞同。
“食品添加剂所有的都要实名登记吗?味精、小苏打都是添加剂,难道购买时都要出示身份证,然后实行电子化溯源?这就是不科学的监管。”孙宝国认为,监管要做到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但他很遗憾地发现,至少有两个地级市出台了这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