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两会代表密切关注万亿科研经费支配
[2013/3/6]
科研经费分配一直是两会科技界的热点话题。就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全年我国科研经费(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2011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
如此庞大的资金,其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开性让本届两会代表和委员高度关注。
增强项目评审透明度
不少代表和委员都向记者指出科技界经费分配的怪现象:一方面,一些科研带头人成为“捞金高手”,巧立名目抢占大量资源甚至公款私用;另一方面,一些很有意义、很有前途的课题因为缺乏必要的支持经费,长期举步维艰。
人大代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表示:“科研经费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不尽公平也不尽合理,有关部门应该在这方面下力气改善。”
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黄玉山直言,国家投放在科教方面的资源增加非常快,但经费申请方式需要改变。为了争取科研经费,内地很多优秀的人才不得不将精力用来跑课题,浪费了他们宝贵的科研时间。
黄玉山说,现在内地申请经费多以研究团队为单位,由知名专家带领一个团队来申请。但事实上,以个人为单位申请的课题不见得就没有创建性,应该在体制上为新人提供条件,多给年轻学者一些机会。
“有关部门应逐步增强申请科研经费的客观性和透明度,更加注重科研课题本身的素质和它对国家发展的贡献,而不是科研人员的公关过程。”黄玉山表示。
确保基础研究经费
基础科研也是代表和委员关注的话题。现行体制下,即时效应和受关注度往往成为项目评估的标准之一,一些基础性、冷门的科研项目的经费往往较少。
政协委员、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田静认为,科技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另一类是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其中,前者是为国家和人类的未来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政府应予以支持。
田静认为,政府资助基础科研时应该明白,拿出的是公共事业费,而不是能够尽快获得回报的投资。另外,基础科研需要的费用往往不必很多,但要保持稳定性。只有这样,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才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能力,以擅长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导向,找准定位,而不是单纯以项目的经费多少为导向。
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电子所副所长周玉梅也表示,现在我国的科研经费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竞争性的资金,非竞争性的太少,这样无法营造让研究人员潜心钻研的环境。
周玉梅认为,国家资助基础科研时,应考虑其自由探索的特性,允许科学家自报选题,增强科研人员的能动性。
加大人员费比例
据记者了解,美国政府的科研机构主要依赖财政资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一些机构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经费约占其总经费的84%。其经费支出中,研究费用支出高于50%;其次为人员经费(含科研人员工资、福利、补贴、差旅费等),占总经费的33%左右。但在中国的科研机构中,人员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对此,田静认为,应该加大人员费比例,以鼓励自由探索,让科研人员安心从事科研。
周玉梅也认为,我国科研经费投入虽多,但科研机构运行经费却少得可怜,特别是人员费用严重缺乏,远远无法达到机构的实际运营成本,因为科研单位需要负担大量的人员退休费、医疗费等。
她表示,科研机构不能过度竞争,这样会造成科研人员将大量精力放在争取项目上。国家在项目经费的预算中,应当充分考虑人员成本,加大人员经费所占的比例,如此才能建设高水平、稳定的科研队伍。
如此庞大的资金,其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开性让本届两会代表和委员高度关注。
增强项目评审透明度
不少代表和委员都向记者指出科技界经费分配的怪现象:一方面,一些科研带头人成为“捞金高手”,巧立名目抢占大量资源甚至公款私用;另一方面,一些很有意义、很有前途的课题因为缺乏必要的支持经费,长期举步维艰。
人大代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表示:“科研经费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不尽公平也不尽合理,有关部门应该在这方面下力气改善。”
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黄玉山直言,国家投放在科教方面的资源增加非常快,但经费申请方式需要改变。为了争取科研经费,内地很多优秀的人才不得不将精力用来跑课题,浪费了他们宝贵的科研时间。
黄玉山说,现在内地申请经费多以研究团队为单位,由知名专家带领一个团队来申请。但事实上,以个人为单位申请的课题不见得就没有创建性,应该在体制上为新人提供条件,多给年轻学者一些机会。
“有关部门应逐步增强申请科研经费的客观性和透明度,更加注重科研课题本身的素质和它对国家发展的贡献,而不是科研人员的公关过程。”黄玉山表示。
确保基础研究经费
基础科研也是代表和委员关注的话题。现行体制下,即时效应和受关注度往往成为项目评估的标准之一,一些基础性、冷门的科研项目的经费往往较少。
政协委员、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田静认为,科技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另一类是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其中,前者是为国家和人类的未来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政府应予以支持。
田静认为,政府资助基础科研时应该明白,拿出的是公共事业费,而不是能够尽快获得回报的投资。另外,基础科研需要的费用往往不必很多,但要保持稳定性。只有这样,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才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能力,以擅长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导向,找准定位,而不是单纯以项目的经费多少为导向。
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电子所副所长周玉梅也表示,现在我国的科研经费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竞争性的资金,非竞争性的太少,这样无法营造让研究人员潜心钻研的环境。
周玉梅认为,国家资助基础科研时,应考虑其自由探索的特性,允许科学家自报选题,增强科研人员的能动性。
加大人员费比例
据记者了解,美国政府的科研机构主要依赖财政资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一些机构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经费约占其总经费的84%。其经费支出中,研究费用支出高于50%;其次为人员经费(含科研人员工资、福利、补贴、差旅费等),占总经费的33%左右。但在中国的科研机构中,人员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对此,田静认为,应该加大人员费比例,以鼓励自由探索,让科研人员安心从事科研。
周玉梅也认为,我国科研经费投入虽多,但科研机构运行经费却少得可怜,特别是人员费用严重缺乏,远远无法达到机构的实际运营成本,因为科研单位需要负担大量的人员退休费、医疗费等。
她表示,科研机构不能过度竞争,这样会造成科研人员将大量精力放在争取项目上。国家在项目经费的预算中,应当充分考虑人员成本,加大人员经费所占的比例,如此才能建设高水平、稳定的科研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