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严重 土壤修复刻不容缓

[2013/3/14]

  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修复刻不容缓

  根据农业部最近几年的典型调查和定位监测表明,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如广州有50%耕地遭受镉、砷、汞等重金属污染;辽宁省八家子铅锌矿区周边耕地镉、铅含量超标都在60%以上。尤其是近期媒体报道了有关大米镉超标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重金属污染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对“餐桌安全”构成了威胁。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加快受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土壤污染获重视治理规划和政策频出

  九三学社中央所提的《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被确定为“一号提案,反映出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开展的土壤环境保护综合性规划。我们认为2013年上半年《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有望获得国务院批复。

  重金属土壤修复产业空间巨大

  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领域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目前修复率不足3%,重金属污染事件的频发将催化该市场的启动。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仅湖南、湖北、广东、陕西等6省土壤修复计划投资额就在780亿元以上。我们认为土壤修复和地下水修复等环境修复行业,将是“十二五”、“十三五”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据中国环境修复网粗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已有几十亿元。

  重金属土壤修复产业盈利模式未明

  目前土壤修复项目和资金大多依赖政府,缺乏明晰的盈利模式,与火电脱硫脱硝有电价补贴、污水处理有污水处理费不同,由于没有一套成熟的收费机制,土壤修复行业缺乏明确的投资回报预期。目前少数比较成熟的商业化项目,主要依托于房地产,由房地产开发商埋单。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土壤修复项目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或者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