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各类污染频频重现 国家企业均需共自省

[2013/4/11]

  省环保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设区市环保局迅速开展水环境污染隐患大排查,对受污染区域的地下水水质和土壤要做到监测到位、查处到位、修复到位。

  地下水,作为一种更新和净化相当缓慢的自然资源,其污染所给生态环境、民众健康、日常生活所造成的损害常是持续和难以逆转的。近期,央视和知名网站多次报道了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地下水受到污染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网友针对水污染的留言不难发现,这样的损害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凸显的态势。有网友称,生产污水直接流入农田耕地和小溪沟造成农作物减产、鱼虫绝迹;有网友称喝了不干净的水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孩子发育;有网友留言中写道“曾经带来太多欢乐的大河,现在有难闻的刺鼻气息”。

  有舆情分析指出,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环保敏感期,降低环境风险其实也是降低社会风险。4月8日起,建新股份宣布停牌。而在今日的公告中,公司介绍了其与建新化工的渊源。据公告,建新化工成立于1988年,在2006年10月,建新股份上市前的前身“天一化工”对建新化工进行了收购重组,并以收购取得的资产为基础,结合其他生产要素于2006年11月成立了“天一化工沧县分公司”。此后,在2009年,对建新化工办理了工商登记注销手续。并且,自2011年9月至今,该厂区作为建新股份沧县分公司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已陆续将部分设备转移到公司位于化工园区的生产区。建新股份还表示,经“严格自查”,自2006年沧县分公司成立至2011年9月停产期间,未在小朱庄村排放工业废水。

  建新股份今日公告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没有披露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其沧县分公司当年停产的原因是发生了一起三氧化硫罐车泄漏事故,在当地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影响,后被当地政府下令停产。在4月5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建新股份一位副总当众宣读致歉承诺书时还表示“对因生产过程中遗留的污染源未能彻底清除而作出深刻检讨,对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诚恳致歉。”而这些,公司均未在今日的公告中予以说明。

  为深化“三查”行动,河北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立即开展对涉水企业和长期存放污水的渗坑、沟渠的大排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彻底解决辖区内水环境污染问题。

  据了解,此次排查重点为企业废水产生、处理排放等过程,已关闭和停产企业的环境污染隐患问题;长期存放废水的渗坑、渗井和沟渠;自称“零排放”,废水排放量与理论产生量明显不一致,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浓度有毒、有害废液的化工和制药企业等。

  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且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这说明在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地步。

  面对问题,是坦诚公布信息、探讨解决办法,还是藏着掖着、百般否认,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怎么“算账”的问题。只算经济账,为企业污染行为辩护,也许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数字有作用,“政绩”好看些;而这样以牺牲环境、民众健康和公共机构公信力为代价换来的“发展”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在环境账、健康账乃至“公信力账本”上都是减分的。长此以往,也必将影响到经济发展。

  在这方面,河南济源市针对当地河流污染留言的办理态度值得学习。回复不仅坦陈由于当地工业区快速发展造成了污水直排,还公布了诸如增设水泵将污水泵入城市污水管网、启动永久污水泵站工程、专人值守等具体的措施。我们相信,看到这样确确实实在采取行动的回复,民众心里至少是踏实的。

  据介绍,河北环保部门吸取经验教训将对辖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在公休日、八小时以外时间以及恶劣气象条件下,开展错时检查、突击检查、定点抽查。对所有排查过的企业由责任人、责任领导签字,登记造册,建立电子档案。同时,对已经排查过的企业要定期进行“回头看”,确保不遗漏任何问题,不放过任何违法行为。

  目前,当地政府正对地下水污染问题进行核查,如果公司因治理原建新化工周边污染问题承担相关费用,将依法向相关责任方追偿。而据业内人士分析,该事件引发的后续村民索赔和环境治理将是一笔数额庞大的费用,对于建新股份来说,无论污染是当年建新化工造成的,还是其“存续实体”沧县分公司也“有份”,公司都将面临“麻烦”,甚至对未来业绩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李克强总理说,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而要实现环境友好、民众满意的发展,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让公众、媒体能充分有效地加以监督的倒逼机制,从而硬化企业和政府责任显得刻不容缓。发现环境违法问题,将坚决采取果断措施,绝不手软,凡是违反国家产业政策非法排污的一律取缔;凡是超标排污的一律停产整顿;凡是向地下排放污水以及偷排偷放的一律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