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专家称色谱研究重前沿轻应用现象需改变
[2013/4/15]
摘要:近日,第19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福建落幕。这次会议共吸引了包括院士、协会代表、色谱仪器生产厂商负责人等在内的900多人参加。多名与会专家向记者表示,色谱学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分离材料领域,但与生产相关的应用研究数量却非常少,这种现象亟须改变。
据了解,自从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开创色谱法以来,人类对于色谱技术的研究已经走过110年。其间,色谱技术曾经多次直接或间接帮助科学家获得多项诺贝尔奖。
“1938年,德国库恩因用色谱法从维生素B中分离出B6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英国马丁开创气—液色谱法而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斯特恩和摩尔研制出氨基酸分析仪而获得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说。
陈洪渊认为,色谱研究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可以“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它可以摘取诺贝尔奖,是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手段;“立地”,是因为色谱是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生理生化、医药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乃至空间探索等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自2010年开始,中国科学家在色谱领域所发表的文章已经超越了美国,跃居第一,其中,2012年发表文章数量高达5381篇,而10年前该数字为831篇,很显然,中国已经成为色谱研究的大国。
未来色谱研究的热点在哪儿?陈洪渊认为将主要集中在分离材料的研究。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玉奎进一步介绍说:在分离材料中,分子印迹材料与整体柱材料最受关注。由于结构预设性、高效选择性、环境耐受性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小分子及生物大分子的分离,近年来已经成为研究热点。“2012年,分子印迹相关文章发表数量已近1000篇,而10年前才不足10篇。”
此外,离子液体、纳米材料等也是众多色谱科学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在欣喜于中国近年来在色谱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多名专家也指出,我国目前的研究仍存在误区——重前沿而轻应用。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看来,目前,我国科学家都热衷于前沿科学研究,而对于应用性研究关注太少。总是先建立分析方法,再去寻找其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针对问题去建立方法。
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关亚风认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以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为主的评价体系造成了色谱科研领域的此种境况。“就应用技术而言,10年前,各大仪器公司开发应用方法的能力就超过了很多学术及研究机构。如果评价体制不变,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陈洪渊则表示,科研工作者要能坐“冷板凳”,将“井底”坐深,高影响力成果自然会水到渠成。“中国要成为色谱研究强国,需要加强原始创新,需要有世界级、有辨识度的研究成果,需要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色谱产业中来。”
据了解,自从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开创色谱法以来,人类对于色谱技术的研究已经走过110年。其间,色谱技术曾经多次直接或间接帮助科学家获得多项诺贝尔奖。
“1938年,德国库恩因用色谱法从维生素B中分离出B6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英国马丁开创气—液色谱法而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斯特恩和摩尔研制出氨基酸分析仪而获得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说。
陈洪渊认为,色谱研究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可以“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它可以摘取诺贝尔奖,是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手段;“立地”,是因为色谱是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生理生化、医药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乃至空间探索等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自2010年开始,中国科学家在色谱领域所发表的文章已经超越了美国,跃居第一,其中,2012年发表文章数量高达5381篇,而10年前该数字为831篇,很显然,中国已经成为色谱研究的大国。
未来色谱研究的热点在哪儿?陈洪渊认为将主要集中在分离材料的研究。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玉奎进一步介绍说:在分离材料中,分子印迹材料与整体柱材料最受关注。由于结构预设性、高效选择性、环境耐受性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小分子及生物大分子的分离,近年来已经成为研究热点。“2012年,分子印迹相关文章发表数量已近1000篇,而10年前才不足10篇。”
此外,离子液体、纳米材料等也是众多色谱科学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在欣喜于中国近年来在色谱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多名专家也指出,我国目前的研究仍存在误区——重前沿而轻应用。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看来,目前,我国科学家都热衷于前沿科学研究,而对于应用性研究关注太少。总是先建立分析方法,再去寻找其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针对问题去建立方法。
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关亚风认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以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为主的评价体系造成了色谱科研领域的此种境况。“就应用技术而言,10年前,各大仪器公司开发应用方法的能力就超过了很多学术及研究机构。如果评价体制不变,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陈洪渊则表示,科研工作者要能坐“冷板凳”,将“井底”坐深,高影响力成果自然会水到渠成。“中国要成为色谱研究强国,需要加强原始创新,需要有世界级、有辨识度的研究成果,需要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色谱产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