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市场标准不一 国标制定需提速

[2013/5/28]

  价格乱:从几十元到上万元

  最近记者走访武汉市家电卖场,看到国内生产的家用净水器有近10种品牌,其采用的过滤技术分别为PP棉、活性炭、反渗透膜、超滤膜等,或者是多种技术组合。按照过滤技术和水量容积,净水器售价从400多元到上万元不等。

  在解放大道的一家大型家电卖场,售货员介绍目前卖得最好的净水器,价位在3000元左右。因为这种净水器使用的是超滤膜技术,过滤膜的孔径为0.01微米,去污率可达99%以上。

  售价越高,净化水质的效果就越好吗?上海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富春予以了否认。他解释,净水器能否起到净化作用,主要依靠其滤芯装置。而在正规商品中,国产与进口的差距并不大,甚至相当一部分的国产品已达到了国际标准。“导致目前市场价差较大的主要原因,还是品牌价值不同造成的。”

  标准不一 国标制定需提速

  比起价格的悬殊,质量的参差不齐更令人担忧。业内人士透露,不合格的净水器滤芯,是造成净水器二次污染的罪魁祸首。可为了抢占巨大的市场蛋糕,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可能自行降低,以降低成本。“虽然国家已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但在监管中存在空白。”他说。

  当前国内生产的净水器标准分别来自国家卫生部、美国、日本等。某品牌净水器在“权威认证”一栏标明“获得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ANS161标准证书”。售货员告知,这是美国的认证标准,在中国肯定没问题。

  同时,有的称达到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标准,有的称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性评价规范》,有的称获得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ANS161标准证书,还有的称通过了日本上水道认证。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净水器行业并不是没有规范,而是规范很多。据介绍,目前主要适用于净水器生产的标准有多个:一是把天然水加工成自来水,按gb5749-2006标准,必须通过卫生部门发卫生批件。第二个标准是卫生部门2001年发布的行业规范《一般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目前绝大部分净水器厂商都是按这个规范进行生产。第三个行业规范,是建设部出台的主要针对净水器的纳滤。第四个是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与功能规范》。

  正因为国内家用净水器行业至今尚无国家标准,加上大厂小厂老厂新厂一哄而上,各自标榜的高科技手段和专利技术,把发展迅速的净水器行业搅拌成良莠不齐的“一锅粥”,结果造成了净水器市场鱼目混珠的现状。

  检测机构或向市民开放

  关于净水器的质量评价,华中科技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张敬东教授表示采用超滤膜技术效果好。因为超滤膜是一种额定孔径范围0.001至0.02微米之间的微孔过滤膜,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绝大多数细菌、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都能被超滤膜“截流”。此外,也有专家认为净水器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滤芯的好坏,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对各类滤芯制定一个国家标准。

  那么,如何评判净水机中流出的水是否安全?记者了解到,目前直接服务于市民的国内水质检测市场尚未成型。不过,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正考虑向居民开放相关水质检测的功能。“净水机处理过的自来水,按国家106项标准检测,成本较高。今后,我们可能会开放其中部分针对性强的检测项目,帮助市民了解净水机的水质是否安全。”上述专家说。

  “此外,一些简单的举措可以避免自来水的二次污染。”他建议,小区物业要加强水箱的管理,而市民在饮用自来水前也可以考虑将水煮开了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