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
[2013/5/30]
科技部正式向全球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这是我国遥感界在国际上第一次系统性地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使我们对各国、大洲乃至全球的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水域分布等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并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声音。
该报告由《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陆表水域面积分布状况》两个分报告组成,分析了2011年全球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30年(1982—2011年)动态变化,以及2010年全球陆表水域空间分布状况和2001—2011年典型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等,进一步揭示了全球生态环境(植被、水)的时空变化规律。
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廖小罕介绍,报告采用的多个遥感定量数据集产品均属全球首次发布。其中,分报告《陆地植被生长状况》所采用的1982—2011年遥感数据产品,由我国科学家基于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研发,形成了每8天一次的30年长时间序列全球陆地植被叶面积指数产品,这也是国际上公开发布的首个最长时间序列的同类产品;分报告《陆表水域面积分布状况》以30米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为基础,形成2010年全球陆表水域面积分布遥感定量数据集产品,同样是目前全球最高空间分辨率的同类产品。“与国外现有的叶面积指数产品相比,2012年度陆地植被生长报告具有时间跨度长、精度高、质量高的特点,相关技术方法基本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陆地植被生长状况》报告编写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研究院教授梁顺林说。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系统揭示了全球30年陆地植被生长的空间格局和分布规律,为今后开展全球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变化研究提供了基准。报告还对全球30年陆地植被生长状况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总体来看,30年来反映全球陆地植被生长状况的叶面积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变化趋势较平稳,这表明全球地表植被生长状况总体转好。其中,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与全球变化造成的该地区温度升高密切相关;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南缘和非洲热带雨林周边地区叶面积指数显著减少,显示了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从我国陆地植被生长状况来看,空间格局分异明显,30年来总体呈现好转趋势。我国植被生长状况区域差异较大,叶面积指数总体分布呈现东部高、西部低,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海南、云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和浙江等省的大部分地区,叶面积指数有较大增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扩张区域则有较大降幅。另外,我国30年来叶面积指数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和亚洲平均值。这表明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对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发挥了作用。
报告还显示,全球陆表水域空间分布极为不均,水域主要集中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和赤道地区。2010年全球陆表水域总面积为367.67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表面积的2.73%。
我国陆表水域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2010年我国陆表水域面积为14.23万平方公里,列在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之后,排名全球第4位。水域面积最大的五个省(区、市)依次为西藏、青海、江苏、新疆和湖北。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丰水期与枯水期面积之差达2000—30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总体呈现萎缩趋势。
支撑本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集产品于2012年11月在巴西召开的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第9次全会上首次介绍就引起学术界关注。年度报告和相关数据集产品已在中国空间信息网和即刻搜索同期发布。
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透露,今后每年将针对不同内容发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若干年后形成综合性报告。下一步加强相关战略研究,并针对粮食作物长势和城市用地等发布报告。
报告工作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表示:“报告形成的结果不仅对全球变化研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将为政府决策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数据支撑。”
该报告由《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陆表水域面积分布状况》两个分报告组成,分析了2011年全球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30年(1982—2011年)动态变化,以及2010年全球陆表水域空间分布状况和2001—2011年典型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等,进一步揭示了全球生态环境(植被、水)的时空变化规律。
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廖小罕介绍,报告采用的多个遥感定量数据集产品均属全球首次发布。其中,分报告《陆地植被生长状况》所采用的1982—2011年遥感数据产品,由我国科学家基于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研发,形成了每8天一次的30年长时间序列全球陆地植被叶面积指数产品,这也是国际上公开发布的首个最长时间序列的同类产品;分报告《陆表水域面积分布状况》以30米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为基础,形成2010年全球陆表水域面积分布遥感定量数据集产品,同样是目前全球最高空间分辨率的同类产品。“与国外现有的叶面积指数产品相比,2012年度陆地植被生长报告具有时间跨度长、精度高、质量高的特点,相关技术方法基本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陆地植被生长状况》报告编写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研究院教授梁顺林说。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系统揭示了全球30年陆地植被生长的空间格局和分布规律,为今后开展全球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变化研究提供了基准。报告还对全球30年陆地植被生长状况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总体来看,30年来反映全球陆地植被生长状况的叶面积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变化趋势较平稳,这表明全球地表植被生长状况总体转好。其中,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与全球变化造成的该地区温度升高密切相关;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南缘和非洲热带雨林周边地区叶面积指数显著减少,显示了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从我国陆地植被生长状况来看,空间格局分异明显,30年来总体呈现好转趋势。我国植被生长状况区域差异较大,叶面积指数总体分布呈现东部高、西部低,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海南、云南、湖南、广东、江西、福建和浙江等省的大部分地区,叶面积指数有较大增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扩张区域则有较大降幅。另外,我国30年来叶面积指数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和亚洲平均值。这表明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对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发挥了作用。
报告还显示,全球陆表水域空间分布极为不均,水域主要集中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和赤道地区。2010年全球陆表水域总面积为367.67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表面积的2.73%。
我国陆表水域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2010年我国陆表水域面积为14.23万平方公里,列在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之后,排名全球第4位。水域面积最大的五个省(区、市)依次为西藏、青海、江苏、新疆和湖北。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丰水期与枯水期面积之差达2000—30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总体呈现萎缩趋势。
支撑本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集产品于2012年11月在巴西召开的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第9次全会上首次介绍就引起学术界关注。年度报告和相关数据集产品已在中国空间信息网和即刻搜索同期发布。
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透露,今后每年将针对不同内容发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若干年后形成综合性报告。下一步加强相关战略研究,并针对粮食作物长势和城市用地等发布报告。
报告工作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郭华东表示:“报告形成的结果不仅对全球变化研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将为政府决策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