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淀粉涉及面扩大 食品安全出现放大效应

[2013/6/13]

  据报道,知名台湾企业的供应商立光农工业公司涉嫌贩卖工业用原料“乙烯二胺四醋酸二钠(即EDTA-Na2)”配成食品原料,卖给统一,致使包括杏仁豆腐等在内的七款产品在台全部停产下架。受此影响,统一的股票价格6月3日大跌4。52%。

  据介绍,EDTA-Na2是一种防腐剂,工业级产品可用于化妆品中,但不能用于食品。由于存有价差,被不法商家利用。

  在上海,记者走访发现不少超市卖场都有统一的这些产品,产地为江苏昆山等。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声明称,统一企业在大陆并没有使用台湾布丁原料“鹿角菜胶”供应商台南市立光农工业公司的任何原料,其在大陆生产的布丁是安全的。

  尽管如此,不少消费者仍不放心。2011年,台湾曾爆发饮料行业的“塑化剂”事件,起先只是在一款饮料中发现,最后雪球越滚越大,污染的产品涉及了300多个企业的800多个品种,大陆生产的同类食品也未能幸免。从饮料到方便面调味包,多个行业受到波及。

  在大流通的背景下,一事一地的现象已不多见,波及面往往不断扩大。

  非法添加重灾区,从源头到销售有无“孤岛”?

  事实上,从工业原料的使用,到塑化剂的超标,再到掺假羊肉横行,多起事件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源头的非法添加没有堵住,下游的群防联治未能及时信息共享。

  “源头堵住主动脉,下游才能堵住毛细血管。”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很多非法添加、掺杂使假等违法或商业欺诈行为,想要终端排查难上加难。源头的检测和从严监管,是消费环节安全的重要保障。

  “不管是生产者、零售商还是政府,都应该不定期地对食品中可能产生的所有物质进行检测。”作为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首席执行官符浩申博士表示。

  符浩申举例,白酒测出塑化剂,欧洲的牛肉中出现马肉,这些事件都是积重难返,而非一日之“功”。如果此前就能定期对产品进行塑化剂或DNA检测,就不会出现全行业波及的情况。

  而从源头到销售的过程中,食品及其原料已经兜兜转转多个地区,信息沟通不及时,只会让“问题食品”李鬼难现形。

  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我们还缺什么?

  提起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程监控已经成为监管的共识,“大部制”改革也让“九龙治水不下雨”的模式暂告一个段落。然而,事故的频发、漏洞和缝隙频现仍然在提醒监管部门,落实源头责任、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第三方力量,“一个都不能少”。

  上海交通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培认为,源头管理仍是关键。必须在源头上加强对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增加抽检力度,健全驻场“拉网式”排查,逐步建立食品追踪识别标志制度,“目前并非是法律不够,而是执法不严。”

  而且部门之间也应打破“桎梏”和“壁垒”,实现信息互享。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中,作案均涉多地,在大流通的背景下消除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尤为重要。但同时也要严防以罚代法、有案不立,摒弃地方保护主义。

  符浩申说,第三方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由于掌握了充分的数据,检测机构可以利用在全世界的网络帮助政府部门建立一些标准。在欧洲,政府会让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到市场监管中。在有些国家,甚至产品测试和监管会直接交由第三方去做。

  “第三方是唯一能够跨区域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做把控的机构。” 符浩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