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4批次食用植物油检测不达标 专家称安全性问题亟待重视
[2013/8/31]
广州市工商局公布食用油商品质量抽检情况
广州市工商局26日公布了该市食用油商品质量抽检情况,共有4批次食用植物油被检出不合格,工商部门在抽检中发现,部分产品存在掺假或掺杂别的食用植物油的情况。
此次抽检范围包括广州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等经营主体销售的预包装和散装食用油,本次抽检主要针对产品的标签、净含量、色泽、相对密度(比重)、浸出油溶剂残留量、抗氧化剂(BHA、BHT、TBHQ)、黄曲霉毒素B1、脂肪酸组成、反式脂肪酸、苯并(α)芘、六六六、滴滴涕、总砷等项目进行检测,其中检测出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有标签、脂肪酸组成、相对密度和抗氧化剂TBHQ。
检测数据显示,抽检的80批次食用油产品中,食用植物油为45批次,合格批次和实物质量合格批次均为40批次,合格率为88.9%,5批次产品因标签、脂肪酸组成、相对密度、抗氧化剂TBHQ等项目未达标而不合格;35批次食用调和油中,仅有1批次产品标签不合格,并不影响实物质量,因此食用调和油的实物质量合格率为100%。相较于去年的产品检测合格率,80批次产品93.8%的实物质量合格率略有升高。
4批次食用植物油检测不达标
脂肪酸组成是判断食用植物油是否纯正的最重要的特征指标,本次抽检发现4批次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2批次花生油、2批次菜籽油。广州工商表示,该项指标不合格说明产品与明示标准要求不符,不能称为纯花生油或菜籽油。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个别生产厂家将低价值的油品加入到高价值的油品中非法获利。
本次抽检也发现部分产品相对密度不符合标准要求。广州工商表示,相对密度用以反映产品的纯度。该指标不合格,说明该油品不纯正,有可能是掺假或掺杂别的食用植物油。
此外,抽检中还发现部分产品抗氧化剂不符合标准要求。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增强油质在保质期内的稳定性,但如果人类长期大量摄入,会刺激食道。工商部门表示,该指标不合格主要是个别生产者为了延长食用油保质期,过量添加而造成。
目前,广州工商已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采取了下架、封存,立案查处等措施,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植物油安全性问题亟待重视
食用植物油抽检时,不合格原因依次是过氧化值超标、溶剂残留量超标、酸价超标等。除此之外,还需注意并严加控制的指标包括:重金属最大允许量,黄曲霉毒素最大允许量,农药残留最大允许量以及抗氧化剂、消泡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量等。不过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现在来谈两点还没有引起充分重视但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食用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TFA)问题。丹麦是针对TFA最早立法的国家,其在2003年开始禁止含TFA超过2%的油品上市;美国FDA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及TFA含量;加拿大则规定,自2005年12月始,新的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示出TFA的含量;荷兰及瑞典等国将油脂食品中TFA含量定在5%以下;巴西自2007年7月31日起强制要求在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中标注包括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和钠含量的信息;日本也修订人造奶油中TFA含量标准,并提醒消费者减少摄取含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油脂;韩国从2007年12月起要求强制标示包装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目前,我国除台湾地区对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中的含量有所限制外,尚无统一的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在这里不厌其烦地一一列举国外关于TFA的法规,就是想唤起我国植物油生产企业足够地重视。为了参与国际竞争,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业界必须积极研发低TFA或零TFA的食用植物油。
那么,在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工艺中,哪些步骤会产生TFA呢?反式脂肪酸在结构上较顺式脂肪酸更加稳定,所以顺式脂肪酸只要吸收一定能量就会使脂肪酸构型从顺式转化为反式。食用植物油在精炼加工的过程中,只要使油脂暴露于光、热、催化剂等条件下,就会自动生成反式脂肪酸。例如,为除去油脂内醛酮等异味物质,在脱胶、脱羧、脱色工艺过程还常常要添加酸、碱、白土等化学品,最后要想将油本身以及精练过程中引入的异味一一去除,就需要在250℃以上高温状态下长时间处理,这一过程就会产生TFA,且温度越高反式脂肪酸生成量越高。在脱臭过程中,为了减少TFA的生成应尽量降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另外,在脱臭设备的选择上,可采用填料式脱臭塔代替传统使用的盘式脱臭塔,这样可以降低脱臭温度,缩短脱臭时间,从而减少TFA的生成量。
第二个问题是食用植物油的包装问题。塑料桶装油已从超市走入千家万户,但是塑料包装的危害却是企业和消费者一直忽视的问题。当下,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这两种增塑剂是塑料工业中经常使用的酞酸酯类增塑剂,而未使用塑料容器盛装的散装豆油中则不含增塑剂。由于使用塑料桶装食用油仅有不到20年的历史,增塑剂的毒害作用又是慢性的,因此尚未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的重视。随着广大消费者对塑料桶(瓶)装食用油中增塑剂迁移污染油体的了解,更为稳定、环保的玻璃包装会重新成为消费者的最爱。所以,食用油生产企业要顺应健康的价值取向,在产品包装上做出相应变革。
广州市工商局26日公布了该市食用油商品质量抽检情况,共有4批次食用植物油被检出不合格,工商部门在抽检中发现,部分产品存在掺假或掺杂别的食用植物油的情况。
此次抽检范围包括广州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等经营主体销售的预包装和散装食用油,本次抽检主要针对产品的标签、净含量、色泽、相对密度(比重)、浸出油溶剂残留量、抗氧化剂(BHA、BHT、TBHQ)、黄曲霉毒素B1、脂肪酸组成、反式脂肪酸、苯并(α)芘、六六六、滴滴涕、总砷等项目进行检测,其中检测出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有标签、脂肪酸组成、相对密度和抗氧化剂TBHQ。
检测数据显示,抽检的80批次食用油产品中,食用植物油为45批次,合格批次和实物质量合格批次均为40批次,合格率为88.9%,5批次产品因标签、脂肪酸组成、相对密度、抗氧化剂TBHQ等项目未达标而不合格;35批次食用调和油中,仅有1批次产品标签不合格,并不影响实物质量,因此食用调和油的实物质量合格率为100%。相较于去年的产品检测合格率,80批次产品93.8%的实物质量合格率略有升高。
4批次食用植物油检测不达标
脂肪酸组成是判断食用植物油是否纯正的最重要的特征指标,本次抽检发现4批次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2批次花生油、2批次菜籽油。广州工商表示,该项指标不合格说明产品与明示标准要求不符,不能称为纯花生油或菜籽油。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个别生产厂家将低价值的油品加入到高价值的油品中非法获利。
本次抽检也发现部分产品相对密度不符合标准要求。广州工商表示,相对密度用以反映产品的纯度。该指标不合格,说明该油品不纯正,有可能是掺假或掺杂别的食用植物油。
此外,抽检中还发现部分产品抗氧化剂不符合标准要求。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增强油质在保质期内的稳定性,但如果人类长期大量摄入,会刺激食道。工商部门表示,该指标不合格主要是个别生产者为了延长食用油保质期,过量添加而造成。
目前,广州工商已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采取了下架、封存,立案查处等措施,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植物油安全性问题亟待重视
食用植物油抽检时,不合格原因依次是过氧化值超标、溶剂残留量超标、酸价超标等。除此之外,还需注意并严加控制的指标包括:重金属最大允许量,黄曲霉毒素最大允许量,农药残留最大允许量以及抗氧化剂、消泡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量等。不过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现在来谈两点还没有引起充分重视但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食用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TFA)问题。丹麦是针对TFA最早立法的国家,其在2003年开始禁止含TFA超过2%的油品上市;美国FDA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及TFA含量;加拿大则规定,自2005年12月始,新的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示出TFA的含量;荷兰及瑞典等国将油脂食品中TFA含量定在5%以下;巴西自2007年7月31日起强制要求在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中标注包括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和钠含量的信息;日本也修订人造奶油中TFA含量标准,并提醒消费者减少摄取含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油脂;韩国从2007年12月起要求强制标示包装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目前,我国除台湾地区对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中的含量有所限制外,尚无统一的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在这里不厌其烦地一一列举国外关于TFA的法规,就是想唤起我国植物油生产企业足够地重视。为了参与国际竞争,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业界必须积极研发低TFA或零TFA的食用植物油。
那么,在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工艺中,哪些步骤会产生TFA呢?反式脂肪酸在结构上较顺式脂肪酸更加稳定,所以顺式脂肪酸只要吸收一定能量就会使脂肪酸构型从顺式转化为反式。食用植物油在精炼加工的过程中,只要使油脂暴露于光、热、催化剂等条件下,就会自动生成反式脂肪酸。例如,为除去油脂内醛酮等异味物质,在脱胶、脱羧、脱色工艺过程还常常要添加酸、碱、白土等化学品,最后要想将油本身以及精练过程中引入的异味一一去除,就需要在250℃以上高温状态下长时间处理,这一过程就会产生TFA,且温度越高反式脂肪酸生成量越高。在脱臭过程中,为了减少TFA的生成应尽量降低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另外,在脱臭设备的选择上,可采用填料式脱臭塔代替传统使用的盘式脱臭塔,这样可以降低脱臭温度,缩短脱臭时间,从而减少TFA的生成量。
第二个问题是食用植物油的包装问题。塑料桶装油已从超市走入千家万户,但是塑料包装的危害却是企业和消费者一直忽视的问题。当下,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这两种增塑剂是塑料工业中经常使用的酞酸酯类增塑剂,而未使用塑料容器盛装的散装豆油中则不含增塑剂。由于使用塑料桶装食用油仅有不到20年的历史,增塑剂的毒害作用又是慢性的,因此尚未引起国内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的重视。随着广大消费者对塑料桶(瓶)装食用油中增塑剂迁移污染油体的了解,更为稳定、环保的玻璃包装会重新成为消费者的最爱。所以,食用油生产企业要顺应健康的价值取向,在产品包装上做出相应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