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我国在PFOS污染排放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3/9/30]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吕永龙研究组最近在我国全氟辛烷磺酸(PFOS)区域水体污染与工业化水平关系、工业源与生活源排放估算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先后发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12,42:37-46;2013,52:1-8;2013,59:336-343)上。该期刊是Elsevier旗下针对环境科学、风险与健康领域研究的国际著名刊物(影响因子 6.25)。
PFOS是新近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优先控制的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引起各国政府、工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发达国家已陆续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削减或限制PFOS类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替代品,PFOS类物质仍然在我国生产并广泛使用。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对PFOS污染排放来源解析、排放估算方法及排放清单等研究尚少,难以满足PFOS污染控制与管理的履约需要。
近年来吕永龙研究组以黄渤海地区为主要研究区,了解PFOS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工业发展布局,找出主要排放的产业,发现生活排放也是PFOS污染不可忽视的重要源。针对上述问题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如下重要研究进展:(1)揭示了区域水体PFOS污染特征及其与工业化发展格局的关系,指出高工业化水平与多介质环境中PFOS污染的高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据此提出划分PFOS污染环境风险的分区方法。(2)系统调查了我国PFOS类物质生产与使用状况并识别与分类主要排放源;基于我国PFOS来源广泛但相关数据极其匮乏的实际现状,分别针对工业源和生活源建立了适合我国的PFOS源排放估算方法。(3)首次揭示了国家尺度的PFOS工业源排放水平与格局,建立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PFOS生活排放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GDP)和个人生活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模式。
吕永龙研究组的系列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审稿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首次系统报道中国水体全氟化合物(PFCs)状况和工业发展关系的论文;不仅识别出了重点排放源与排放较为严重的地区,而且对中国开展PFOS风险评价和管理决策提供了开创性技术支撑。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1071355,41171394)、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等的支持。
PFOS是新近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优先控制的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引起各国政府、工业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发达国家已陆续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削减或限制PFOS类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替代品,PFOS类物质仍然在我国生产并广泛使用。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对PFOS污染排放来源解析、排放估算方法及排放清单等研究尚少,难以满足PFOS污染控制与管理的履约需要。
近年来吕永龙研究组以黄渤海地区为主要研究区,了解PFOS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工业发展布局,找出主要排放的产业,发现生活排放也是PFOS污染不可忽视的重要源。针对上述问题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如下重要研究进展:(1)揭示了区域水体PFOS污染特征及其与工业化发展格局的关系,指出高工业化水平与多介质环境中PFOS污染的高风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据此提出划分PFOS污染环境风险的分区方法。(2)系统调查了我国PFOS类物质生产与使用状况并识别与分类主要排放源;基于我国PFOS来源广泛但相关数据极其匮乏的实际现状,分别针对工业源和生活源建立了适合我国的PFOS源排放估算方法。(3)首次揭示了国家尺度的PFOS工业源排放水平与格局,建立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PFOS生活排放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GDP)和个人生活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模式。
吕永龙研究组的系列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审稿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首次系统报道中国水体全氟化合物(PFCs)状况和工业发展关系的论文;不仅识别出了重点排放源与排放较为严重的地区,而且对中国开展PFOS风险评价和管理决策提供了开创性技术支撑。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1071355,41171394)、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