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上定位系统首次进入3D服务阶段

[2013/11/22]

  由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建设完成的,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沿海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北方海区3D高精度定位渤海湾示范系统”近日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海上定位系统首次进入“厘米时代”,将为船舶安全航行、海道测量、海洋资源勘探等提供更加精准的三维(3D)定位服务。

  昨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召开2013年新闻发布会,对于今冬更换冬季航标工作进行了部署。今年,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首次增加了北方海区冰情信息播发业务,让海上船舶尽快了解冰情,合理安排出航。

  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海事测绘处处长张安民介绍说,这套系统由参考站网、控制中心、数据中心、用户终端、通信网络共5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参考站网由建设在京唐港、天津港和东营港的3个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组成。

  “系统全部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接收机、北斗高精度定位定轨处理软件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设备,彻底改变了我国沿海导航定位完全依赖国外技术的现状。”张安民说。与此同时,由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建设完成的我国沿海首个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BD-CORS)系统—“北方海区3D高精度定位渤海湾示范系统”投入试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海上定位系统首次进入“厘米时代”。北海航保中心负责人说,该系统还将支持4D系统,该系统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可准确计算出潮汐时间等。

  张安民表示,经严格测试,这套系统定位精度达到平面优于3厘米,垂直优于4厘米,有效覆盖范围为离岸45海里,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向渤海湾地区水上航行的船舶提供实时厘米级定位和分米级导航服务。目前,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正在进行渤海湾4D导航系统建设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化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目前,已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试验卫星2颗,在轨工作运行的有14颗,基本实现了亚太地区的全覆盖,预计最终在2020年形成全球覆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