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调查称日福岛核电站作业人员体内辐射或遭低估

[2013/11/28]

  放射性碘进入人体后容易聚积在甲状腺,将提高患癌风险。东电的有关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已有超过2000名作业人员因核事故导致甲状腺辐射量(等价辐射量)超过100毫希而必须接受超声波检查。

  报告说,这一委员会分析截至去年10月在福岛核电站作业的大约2.5万人的体内辐射检查记录。就半衰期大约8天的放射物碘—131而言,委员会评估结果与东电公布数据相符。但报告指出,东电没有考虑作业人员可能会受到半衰期更短的碘同位素、尤其是半衰期约为20小时的碘—133辐射,因而可能低估体内辐射水平。但报告同时指出:“(东电方面)没有考虑到吸入半衰期更短的碘同位素、特别是碘133可能造成的影响。”所以,体内辐射所带来的辐射量可能被低估。

  报告称,有12名作业人员体内辐射值偏高,患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的风险有所升高;此外还有超过160人的辐射量超过了100毫希,将来患癌的风险可能升高,但是升幅较小。

  一名检查放射性企业的领班说:“工作质量有待改进,因为领导要求清除核污染的进展更快,但干活的人经验不足。他们有时甚至不知道各种工具的名称。班组经常变更。轮班是必须遵守的,因为那些全年受到50毫西弗(核电站工人的国际标准为每年20毫西弗)最大限度辐射的工人必须离开该地区。但其他人则过早地离开了,因为他们认为报酬过低。如果不尽快培训有技能且可靠的工人,将无法更快地取得进展和有效地工作。我们甚至缺少有技术的领班。各项工作往往不够完善且完成得很仓促。”

  报道指出,在核电站工作的大约有3000多人,其中1400人住在J-Village(东京电力公司的运动中心,已被改建成工人接待中心),另外大约1600人则住在周边的小旅店里或在停车场临时搭建的房屋里。核电站与住所相距10公里左右,有中巴每天接送他们往返。部分清理人员就是当地人,有些是因土地受污染无法劳作的农民。其他人则来自全国各地。

  当地一市镇议员表示:“人们都以为日本是一个技术先进的国家,使用各种最先进的方法,而现实则完全不同。”

  IAEA总干事长天野之弥日前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表示,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核污水问题,今后有可能将考虑在对核污水进行处理之后排入海洋。天野之弥表示,“必须确认处理后的核污水符合国际标准,才能排入海洋,这是日本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天野之弥强调,向海洋排放处理污水的前提是,既要确保污水已经过严格处理、符合国际排放标准,还要取得相关地区渔业从业人员的理解。报道指出,此举将进一步引发国际方面对于海洋污染的担忧。

  他还指出,“日本目前还未能做到所提供的任何信息都能得到世界各国的信赖,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来说,除了加强汇总各类信息的日本各省厅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间的联系之外,还要将相关信息以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天野之弥最后表示,日本从核泄漏事故中得到的最大的教训是,“核电站的运营需要一个独立的强有力的管制机构”、“日本亟需进一步强化核能管制委员会的机能,同时增强其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