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PM2.5被判定一类致癌物 或影响人类生殖健康
[2013/12/4]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污染的空气被确认为“一类致癌物”。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举行的“《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科普沙龙”上,环保部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建生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致癌物的分类是以强度来分的。一类致癌物意味着有充足证据,即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人体流行病学数据都确证了空气污染是致癌物,“证据最强,应当无可争议”。但目前能看到还是该报告的概要部分,全文尚未公布。
美国环保署这份报告分别就空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长期、短期影响进行了研究。除了对生殖的影响,还包括提高死亡率,加重慢性病、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以及改变免疫系统的疾病等。可以看到,对人体研究还没有足够的大样本、长时间证据能证明对生育有一定影响,但在对动物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动物,长期暴露在浓度水平较高的空气污染物中,是会对未来的生育能力有影响。
报告提到对生殖力影响,还包括对生育力、婴儿早产率、婴儿低体重率、婴儿致畸率的影响。“雾霾影响生殖能力”结论是否普遍适用于亚洲人?庄贵阳表示:“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比较长时间客观的大样本研究,有待于未来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而当记者疑问为何至今还沿用2009年的研究报告时,庄贵阳说:“这是我们能够找到的这方面最新的研究结果了。”他呼吁,卫生部和环保部门应该尽快将相关研究纳入视野,并及时公布现有研究结果,保证大家在这方面的知情权。
另一份权威报告是《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该报告由50个国家、303个机构、488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其中包括中国专家团队。报告显示,2010年室外空气PM2.5污染居全球20个首要致死风险因子第九位,在我国则为第四,排在“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血压”、“吸烟”之后,导致了我国120万人死亡、2500万健康寿命年损失。从流行病学来归因,我国有40%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20%的肺癌死亡可归因于大气PM2.5污染。
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当空气污染物浓度过高时,人体会由于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污染物而产生急性健康危害。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会诱发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PM2.5的化学成分众多,除影响空气能见度外,可经呼吸道进入肺部、进入血液,对人体呼吸、心脑血管系统等造成重要影响,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患者对其更为敏感。”
- 相关链接
PM家族成员及危害
◎PM10 能够进入上呼吸道
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
◎PM2.5 直接进入支气管
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更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PM1 可进入肺泡血液
直径小于或等于1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可进入肺泡血液,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
◎PM0.5 沉积在肺泡
汽车尾气(主要是柴油机尾气排放的黑炭颗粒物)以及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污染物都是PM0.5的来源。吸入后很可能在肺泡里扩散、沉积。
◎PM0.1 沉积在肺泡
超细颗粒物,极易被吸入肺内,沉积在肺泡里。它的表面积非常大,使得超细粒子成为极其有效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的载体。
美国环保署这份报告分别就空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长期、短期影响进行了研究。除了对生殖的影响,还包括提高死亡率,加重慢性病、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以及改变免疫系统的疾病等。可以看到,对人体研究还没有足够的大样本、长时间证据能证明对生育有一定影响,但在对动物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动物,长期暴露在浓度水平较高的空气污染物中,是会对未来的生育能力有影响。
报告提到对生殖力影响,还包括对生育力、婴儿早产率、婴儿低体重率、婴儿致畸率的影响。“雾霾影响生殖能力”结论是否普遍适用于亚洲人?庄贵阳表示:“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比较长时间客观的大样本研究,有待于未来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而当记者疑问为何至今还沿用2009年的研究报告时,庄贵阳说:“这是我们能够找到的这方面最新的研究结果了。”他呼吁,卫生部和环保部门应该尽快将相关研究纳入视野,并及时公布现有研究结果,保证大家在这方面的知情权。
另一份权威报告是《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该报告由50个国家、303个机构、488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其中包括中国专家团队。报告显示,2010年室外空气PM2.5污染居全球20个首要致死风险因子第九位,在我国则为第四,排在“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血压”、“吸烟”之后,导致了我国120万人死亡、2500万健康寿命年损失。从流行病学来归因,我国有40%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20%的肺癌死亡可归因于大气PM2.5污染。
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当空气污染物浓度过高时,人体会由于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污染物而产生急性健康危害。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会诱发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PM2.5的化学成分众多,除影响空气能见度外,可经呼吸道进入肺部、进入血液,对人体呼吸、心脑血管系统等造成重要影响,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患者对其更为敏感。”
- 相关链接
PM家族成员及危害
◎PM10 能够进入上呼吸道
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
◎PM2.5 直接进入支气管
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更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PM1 可进入肺泡血液
直径小于或等于1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可进入肺泡血液,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
◎PM0.5 沉积在肺泡
汽车尾气(主要是柴油机尾气排放的黑炭颗粒物)以及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污染物都是PM0.5的来源。吸入后很可能在肺泡里扩散、沉积。
◎PM0.1 沉积在肺泡
超细颗粒物,极易被吸入肺内,沉积在肺泡里。它的表面积非常大,使得超细粒子成为极其有效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