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监管获国务院重视 加强市场监测预警迫在眉睫

[2014/1/7]

  国务院要求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通过六大方面任务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一、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二、落实监管任务;三、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四、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监管;五、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六、提高监管能力。

  投资顾问张继勇认为,我国农产品生产集约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并时常爆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上述消息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可分为两方面:一是有利于农业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的发展壮大,有机肥、无害农药等相关上市公司或首先受益,另外一号文件即将发布,此类公司已经启动,可逢低介入;二是短期或刺激食品检测股,相关概念或存在短期交易性机会。

  农产品纳入官员考核

  随着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国家也一直在想一些办法进而出台一些保障措施。将农产品安全纳入到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当是又一重要举措,但能否落到实处,又能否起到效果、发挥作用,关键还得看监督是否真的有效。

  接连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告诉我们问题多是出在监督缺管失效上,无论是“地沟油”还是“毒生姜”问题出就出在没有一个从产地到百姓口中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督,如果监督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起到了效果、发挥了作用,也不会让这些不合格食品流入到百姓的餐桌之上。

  况且,以往我们也并不缺乏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问责机制,但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难免发生。当监管发挥不了作用、起不到效果的时候,这些机制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吓唬和纸上的落实。

  将农产品安全纳入到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可能会引起地方上的一些震动,主管领导一把手也会重视起农产品安全来,但是具体的操作执行还得由下面去做,能否做好落实到位,单靠几个顶层领导也很难抓得过来或是做到地方的全覆盖。

  最主要的还得是靠监督发挥作用,而且这个监督还必须是行而有效的,明确由谁监督、由谁举报、采用何种渠道,同时这个监督也必须是不受地方官员约束限制的,否则谁又敢轻易给上级领导上“眼药”?谁又能忍心让自己受牵连呢?

  只有先把监督落实到位,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将结果进行运用,倒逼着地方各级官员去真抓实管、去解决问题。通过落实监督将口头上、纸上的“假老虎”演变成现实中的“真老虎”才能够守住农产品安全的大门,否则一切只能是空谈。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很重要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以平衡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点,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农业全产业链信息、涉农信息及相关信息,科学分析、判断、预测农产品市场运行状况及走势,进而对整个农产品市场、细分市场或产业链条的某些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先提示或警告的过程。在我国农业由长期短缺向主要农产品供求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把更多资源汇集于生产力发展、单产水平提高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农业由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进程中,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释放生产力活力、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上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美国在上世纪30~40年代、欧洲和日本在上世纪50~60年代、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市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进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把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作为一个国家行动选项。可以说,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是每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都绕不过的一道坎儿,我国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从战略层面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已不容等待。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引导农业产销的“风向标”。199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2004年以来粮食产量“十连增”,这是了不起的发展成就。与此同时,在2000~2012年的十九年间,我国蔬菜面积扩大了30%以上,水果产量增加了2.86倍,而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市民和农民人均购买及消费口粮、蔬菜、水果的数量大体保持稳定,并没有等比例增长。很多学者认为,近十多年来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人口的增加,而短缺时期的刚性需求已不复存在。因此,对于近七八年先后出现的海南尖椒卖难、河南萝卜免费采摘、内蒙古马铃薯滞销等一系列现象不得不作深刻反思。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有效发挥信息在衔接产销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美国、欧盟等国家及区域性组织在农业生产重要节点,都会由或相关机构对农产品供求关系作出判断及提示,在引导农业产销关系方面发挥着“风向标”的导向作用。而我国近十多年来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虽然有一定提升,但囿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基础薄弱以及社会容错与宽容氛围的限制,不少信息发布要么缺乏时效性,要么“像雾像雨又像风”,信息引导农业产销的作用大打折扣。快速前行的现代农业“巨轮”要求必须改造或明或暗的“灯塔”,提供更强有力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支持。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是调控市场的“坐标系”。农业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个行业,包括粮、棉、油、糖、猪等重要农产品以及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如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政府做到在调控农产品市场时“该出手时再出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策选择问题,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能力,这是发挥好政府作用的基础。可以说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这样一个“头脑”清醒的“坐标系”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对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及城镇化过程中农业机会成本的客观认识,就容易质疑稻谷、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的价格水平为什么逐年攀升;如果没有对鲜活农产品季节性波动的规律性认识,就必然质疑蔬菜、水果价格为什么在冬季会大幅度上涨……农产品市场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特殊“翘翘板”,是统筹市民和农民利益的一个重要节点。只有通过提高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水平,为调控农产品市场提供一个科学的“坐标系”,才有可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支点,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既保护农民合理收益,又兼顾好市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