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湿地面积减少近9% 国家层面立法形势紧迫

[2014/2/11]

  全国湿地面积减少近9% 基建占用湿地十年增9倍

  国家林业局13日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与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 ,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10年来基建占用湿地面积增长了9倍多。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虽然我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保护率由2003年第一次调查时的30.49%提高到43.51%,目前19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省一级的湿地保护条例,但我国的湿地面积10年来还是大幅减少,其中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主要原因。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基建占用湿地面积12.76万公顷,这次增加到129.28万公顷,10年增长9倍多,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呈增长态势。两次调查结果对比,影响湿地的主要威胁因子从上一次调查时的污染、围垦、非法狩猎三大因子,转变为这次的污染、围垦、基建占用、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五大因子,主要威胁因素增加,影响频次和面积都呈增加态势。

  调查同时显示,我国湿地生态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生物多样性减退,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如果将湿地生态状况按照好、中、差三个档次进行简单分类,我国的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上只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评级为“好”的湿地面积只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5%,“中等”的占53%,“差”的占32%。

  国家层面立法形势紧迫

  近10年来,我国的湿地面积日益减少,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的因素还是来自于资金和政策,当前来看,尤其是后者的制约更加严重。

  针对湿地保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但是均以“规划”、“通知”等形式发出。同时,目前全国已经有19个省份出台了地方湿地保护法规,然而,各界广泛呼吁的出台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条例,依然未果。对此,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坦言:“实际上我们觉得这个路走下来也很难。因为湿地是多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严承高表示,湿地涉及的主要部门包括林业局、农业部、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海洋、水利等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来推进立法工作。然而,严峻的形势对于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条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张永利介绍,国家林业局在刚刚制订出台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划定的湿地保护红线是,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但按照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得出的数据,目前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已经逼近2020年的湿地保护红线,且近10年来湿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并没有扭转。

  对于下一步林业局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张永利提出了从六个大的方面采取更有针对性、力度更大的措施。其中包括,强化依法“治湿”,制订出台全国湿地保护条例。

  对于制定、出台全国湿地保护条例的工作进展,严承高透露,正在征求部门意见,正在协商推进相关工作。

  国家林业局划定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13日表示,与2003年的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同口径比较,2013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为此,国家林业局在刚刚制订出台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即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

  张永利说,最近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

  张永利表示,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湿地保护还面临着湿地面积减少、功能有所减退、受威胁压力持续增大、保护空缺较多等问题。此外,从管理角度看,国家还未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科技支撑十分薄弱,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