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标不检测 β-内酰胺酶成乳品检测盲区

[2014/3/20]

  β-内酰胺酶检测空白

  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的王姓工作人员也表示,β-内酰胺酶检测无具体的标准,所以无法检测该项目。

  资深奶业专家陈瑜表示,β-内酰胺酶是一种细菌所特有的分解抗生素的酶,牛奶中检测出β-内酰胺酶有可能是奶牛体内自身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牛奶在加工过程中感染了一些细菌所产生的。

  导致鲜奶β-内酰胺酶阳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源性的即由奶牛体内的耐药菌株产生的;二是为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而外源性加入的。对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监测方法和判定标准从2009年至今尚无国家标准,也无科学的检验鉴定方法,因此该指标只能作为参考指标,不能直接作为牛奶质量判定标准。

  在新国标《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19301-2010)中,把“抗生素残留”作为了必检项目,并明确规定的限量。

  β-内酰胺酶可分解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本身对人体并无危害。但它添加到牛奶中的主要目的是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造成“假无抗奶”现象,提高乳制品的销售价格和原料乳的可发酵性。而抗生素滥用也会造成人体产生药物耐药性等多种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对其禁用。

  β- 内酰胺酶是一种细菌所特有的分解抗生素的酶,这种酶能分解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头孢等都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在牛乳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牛乳腺炎和其他细菌感染性疾病。因此,牛奶中检测出β-内酰胺酶有可能是奶牛体内自身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牛奶在加工过程中感染了一些细菌所产生的。

  另一种可能就是在加工过程中,人为加入β-内酰胺酶,因为它能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抗生素打掩护。《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标准中,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都设定了标准。李永泉说,β-内酰胺酶可以从细菌中进行提炼,这一技术并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