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财政部拨专项资金支持仪器购置与升级
[2014/7/31]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政府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给科研机构、院校等提供的高端仪器采购费用也越来越高。就目前中国的科研人员所使用的大型科学仪器而言,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少专家曾经坦言,在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已经拥有一流的设备,国外很多仪器公司新研发的设备,连本国的实验室都还没有装备,就已经卖到中国。
问题在于,拥有最新的设备,科研人员却没有将其进行合理的利用,甚至出现了很多科研机构不同实验室重复采购设备的问题。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吕先志在日前的某次学术会议上坦言,当前大型科学仪器的利用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中等偏下。
为何会出现大型科学仪器重复采购的问题?原因或许有很多种。目前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很大一部分要求必须花在科研设备上,而不能作为其他用途。这样,可能导致尽管一些机构的科研仪器已经很先进,但限于规定,不得不再度采购类似仪器。当然,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机制的不彻底,使在同一地区、或者同一系统内的科研人员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也是导致科学仪器重复购置的重要原因。
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
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重引进、轻自主开发的现象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90%以上科学仪器依赖进口,去年购置进口仪器金额达到近千亿元,但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投入却严重不足。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另一个问题是多跟踪模仿、少原始创新。而且由于我国科学仪器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大部分技术都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来承担,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一种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从原理提出到形成成熟产品往往需要十多年,而现有的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支持方式是按照传统的科技计划方式设立项目,一般实施周期较短,通常仅数年,很多工作难以系统化实施,制约了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化发展。另外,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分析测试中心等也较少开展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
与此同时,据记者调查,一些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重研究人员,轻技术支撑人员”的现象比较普遍,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影响了仪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很多人被外国大公司挖走,或者转入研究行列。
就国内生产科研仪器的企业而言,目前,企业数量多、小而全,但核心竞争力弱。我国科学仪器生产厂家近千家,大部分产值都低于1000万元,产值上亿元的却不多,并且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单一。
大型科学仪器的重复采购问题
笔者以为,要想破解大型科学仪器重复购置的困局,除了国家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需要慎重考量之外,进一步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或许应当是重中之重。
多年前,教育部就设立了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项目;近年来各地建立的大型科学仪器区域性共享平台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现行科技评价体系的局限,很多科研机构的主管人并不愿意将仪器借给他人,科研人员的职位晋升、资源获取乃至工资待遇,都与其科研成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导致其并不愿彻底开放共享。
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科研共享仪器的奖励和考核机制,对仪器使用率高、管理措施落实好的单位和人员予以支持,进一步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国家在科学仪器采购方面的费用,也可以让高价仪器发挥作用,让真正有需求的科研人员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合适的仪器,作出最好的成果,从而让那些“养在深闺无人知”的闲置科技资源,成为驱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
问题在于,拥有最新的设备,科研人员却没有将其进行合理的利用,甚至出现了很多科研机构不同实验室重复采购设备的问题。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吕先志在日前的某次学术会议上坦言,当前大型科学仪器的利用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中等偏下。
为何会出现大型科学仪器重复采购的问题?原因或许有很多种。目前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很大一部分要求必须花在科研设备上,而不能作为其他用途。这样,可能导致尽管一些机构的科研仪器已经很先进,但限于规定,不得不再度采购类似仪器。当然,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机制的不彻底,使在同一地区、或者同一系统内的科研人员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也是导致科学仪器重复购置的重要原因。
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
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重引进、轻自主开发的现象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90%以上科学仪器依赖进口,去年购置进口仪器金额达到近千亿元,但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投入却严重不足。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另一个问题是多跟踪模仿、少原始创新。而且由于我国科学仪器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大部分技术都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来承担,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一种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从原理提出到形成成熟产品往往需要十多年,而现有的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支持方式是按照传统的科技计划方式设立项目,一般实施周期较短,通常仅数年,很多工作难以系统化实施,制约了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化发展。另外,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分析测试中心等也较少开展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
与此同时,据记者调查,一些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重研究人员,轻技术支撑人员”的现象比较普遍,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影响了仪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很多人被外国大公司挖走,或者转入研究行列。
就国内生产科研仪器的企业而言,目前,企业数量多、小而全,但核心竞争力弱。我国科学仪器生产厂家近千家,大部分产值都低于1000万元,产值上亿元的却不多,并且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单一。
大型科学仪器的重复采购问题
笔者以为,要想破解大型科学仪器重复购置的困局,除了国家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需要慎重考量之外,进一步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或许应当是重中之重。
多年前,教育部就设立了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项目;近年来各地建立的大型科学仪器区域性共享平台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现行科技评价体系的局限,很多科研机构的主管人并不愿意将仪器借给他人,科研人员的职位晋升、资源获取乃至工资待遇,都与其科研成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导致其并不愿彻底开放共享。
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科研共享仪器的奖励和考核机制,对仪器使用率高、管理措施落实好的单位和人员予以支持,进一步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国家在科学仪器采购方面的费用,也可以让高价仪器发挥作用,让真正有需求的科研人员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合适的仪器,作出最好的成果,从而让那些“养在深闺无人知”的闲置科技资源,成为驱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