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将禁用三种含铝食品添加剂

[2014/8/5]

  从2014年7月1日开始,三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 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馒头、发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 (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

  其实早在2013年年初,原卫生部就已经在向社会各界 征求意见,准备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如今只是瓜熟蒂落而已。之所以说是“重大调整”,因为我国食品添加剂中含铝的品种除铝色淀以外最常见的有五 种,其中三种被禁用,两种被限制使用范围。而铝色淀中的三氧化二铝只是色素的载体,对于铝的摄入量影响不大,只需要控制好色素的用量即可。

  我国的国家标准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面制食品中铝含量≤100mg/kg。“2011年我国居民铝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显示,面食含铝量最高,且面粉、馒头、油条对铝暴露量的贡献率最高”。

  为降低我国居民膳食铝摄入量,新修订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拟修订硫酸铝钾等9种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其中包括删除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作为膨松剂用于发酵面制品的使用规定;撤销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3种食品添加剂,以及撤销所有含铝食品添加剂(包括合成着色剂铝色淀)在膨化食品中的使用规定。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表示,之所以对含铝添加剂“动刀子”,是因为中国人吃进去的铝偏多。我国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面食含铝量偏高,面粉、馒头、油条是我们最主要的铝摄入来源,膨化食品是儿童铝摄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年龄越小的孩子相对摄入量越高。铝主要会影响骨骼和神经系统健康,超量摄入后会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也有研究发现,它和老年痴呆有关。

  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吨铝超标食品

  造成食品铝超标的主要原因就是食品加工者使用了含有明矾的泡打粉,也叫含铝泡打粉(比如香甜泡打粉、油条精等)。简单核算一下就会清楚,只要使用含铝泡打粉,就会造成食品铝超标,而且一般都是多倍超标。

  我国每年的泡打粉消耗量大约为6-7万吨,其中80%是含有明矾的含铝泡打粉,每年的含铝泡打粉的消耗量在5万吨左右,按照泡打粉使用量1-2%(1斤面粉加工1.5斤食品),5万吨含铝泡打粉可以加工350-750万吨食品。

  另外,由于有不少加工者都是自己购买明矾原料,自配碱矾加工食品,还有一些粉条、粉丝、腐竹加工者也在超量使用明矾,所以上述有数百万吨铝超标食品数据的测算还是保守的。

  依照《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规定,所有零售的食品添加剂必须在包装上标注使用量,而唯独泡打粉可以不标注使用量。因为要保证使用铝不超标,使用量的标注就不能大于0.3%,这么小的添加量根本不能满足食品加工的需要,如果按照实际需要标注(标注使用量应该是1-2%),就会造成食品中铝超标,生产企业和食化店就属于违法生产和销售,所以含有明矾的泡打粉使用量可以笼统的标注“按照GB2760规定使用”,这样生产和销售含铝泡打粉都是合法的,即使造成食品铝超标也不负任何责任!

  消减明矾使用范围 有效控制铝的摄入量

  当然打蛇要打七寸,控制铝的摄入量也要抓对重点,这就需要科学家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比如我国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膨化食品是儿童铝摄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年龄越小的孩子相对摄入量越高,因此在膨化食品中禁止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对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就很有帮助。此外,风险评估结果还显示,面食铝量含偏高,且面粉、馒头、油条是我们最主要的铝摄入来源,于是政府也决定大幅削减明矾在面制品中的使用范围。

  这次的调整对食品工业界会不会带来冲击呢?应该说影响是有的,但并不影响正常生产。比如禁用的三种含铝食品添加剂,它们都可以用相同功能的其他食品添加剂替代。膨化食品中可以使用其他色素替代铝色淀,工业化生产的发酵面制品(比如馒头)主要用酵母、发酵粉和复合膨松剂即可,不需要用明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