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计划 三大亮点引人关注
[2015/2/9]
三大亮点引人关注
截至2013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商标注册申请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等均创下历史新高。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但还算不上知识产权强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行动计划有三大亮点引人关注,一是首次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其中,在体现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通用指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方面,要求从2013年的4件提高到2020年的14件,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强调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集中资源解决知识产权多而不优的矛盾,增加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和版权精品数量,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要求发挥知识产权的保障服务功能,通过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引导企业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同时,拓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助力企业“走出去”。
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知识产权关系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创新的“原动力”问题,另一个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问题。
行动计划提出,要更加注重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在产业集聚区实施专利导航试点项目,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组合,构建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储备,不断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
针对专利创造层出不穷但运用瓶颈难破的现状,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专利导航为着力点,强化专利运用能力。截至目前,确定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等5家行业协会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集团)等35家企业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
数据显示,在中关村,平均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高达4000家,平均每天会“长”出10多家企业。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许春明认为,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和纽带作用,未来要提高其运用绩效,需要知识产权工作从简单化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张向实质性的转化运用、提质增效转变,从政府外部推动向市场内部驱动升级。
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近年来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利用知识产权巩固其创新优势,跨国公司更加频繁地将知识产权作为遏制竞争对手的手段,我国企业“走出去”遭遇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数量居高不下,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对多个企业乃至相关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行动计划提出,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拓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竞争力提升,支持企业“走出去”。
专家认为,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企业之间的较量,而企业间的较量日益表现为知识产权的角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知识产权就是粮草。
申长雨表示,我国企业要更加注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进行国际专利申请,赢得“走出去”的主动权。
同时,知识产权部门将及时收集发布主要贸易目的地、对外投资目的地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加大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联盟,帮助企业在当地及时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高海外知识产权事务处理能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服务。
截至2013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商标注册申请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等均创下历史新高。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但还算不上知识产权强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行动计划有三大亮点引人关注,一是首次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其中,在体现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通用指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方面,要求从2013年的4件提高到2020年的14件,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强调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集中资源解决知识产权多而不优的矛盾,增加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和版权精品数量,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要求发挥知识产权的保障服务功能,通过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参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引导企业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同时,拓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助力企业“走出去”。
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知识产权关系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创新的“原动力”问题,另一个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问题。
行动计划提出,要更加注重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在产业集聚区实施专利导航试点项目,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组合,构建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储备,不断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
针对专利创造层出不穷但运用瓶颈难破的现状,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专利导航为着力点,强化专利运用能力。截至目前,确定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等5家行业协会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集团)等35家企业为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
数据显示,在中关村,平均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高达4000家,平均每天会“长”出10多家企业。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许春明认为,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和纽带作用,未来要提高其运用绩效,需要知识产权工作从简单化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张向实质性的转化运用、提质增效转变,从政府外部推动向市场内部驱动升级。
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近年来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利用知识产权巩固其创新优势,跨国公司更加频繁地将知识产权作为遏制竞争对手的手段,我国企业“走出去”遭遇知识产权海外纠纷数量居高不下,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对多个企业乃至相关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行动计划提出,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拓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竞争力提升,支持企业“走出去”。
专家认为,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企业之间的较量,而企业间的较量日益表现为知识产权的角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知识产权就是粮草。
申长雨表示,我国企业要更加注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进行国际专利申请,赢得“走出去”的主动权。
同时,知识产权部门将及时收集发布主要贸易目的地、对外投资目的地知识产权相关信息,加大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联盟,帮助企业在当地及时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高海外知识产权事务处理能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服务。
上一篇:2014十大“科学”流言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