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船:助推“水十条”之利器

[2015/6/15]

  2013年,云洲发布了世界首款环保无人船, 这是一款可以定时、定点、定量开展标准化水质采样、移动在线水质监测、绘制水质空间分布图,帮助工作人员快速锁定污染源位置等工作的智能化水面机器人。

  在随后的两年中,云洲环保无人船在全国环保、水文系统内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31个城市在使用云洲无人船对水体进行采样和监测,为水环境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就在无人船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环保产品逐渐走向公众视野的同时,水环境保护工作对科技的依赖度也不断提高。随着2015年4月份国务院正式发布有“水十条”之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对水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与期望,在这种形式下,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难免略显捉襟见肘,正因为如此,此次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文件中也特别强调了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强化科技支撑。那么,作为新兴技术的无人船,究竟能带来哪些改变与提升呢?

  为水质监测工作护航

  在环保无人船发布的两年间,云洲也在不断对船的设计和功能进行提升和改进。在动力系统方面,无人船目前能够以最高达3米每秒的时速前进,并且对水草缠绕有更好的防护作用。很快,环保无人船的船体也将迎来一次全面的升级,届时将能装载更多的水样。

  如今,云洲环保无人船除搭载市面上主流的水质参数监测设备外,还能够搭载重金属监测设备,以及核辐射监测设备等仪器,执行更多元化的监测任务。如今的云洲全自动环保无人船,已成为水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多得的多面手,并准备好去承担更为繁重的环境保护任务。

  在新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对水质监测工作提出了非常高标准的要求,例如在2017年底前,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则需要提前一年完成。目前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一般采用浮标或者建设自动监测站的方式,一套监测设备的造价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需要多套这样的设备才能实现多点监测,且建设自动监测站还需要基建和时间成本。可想而知,要想如期完成《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所提要求,在成本及时间上都面临这极大的压力。

  除此以外,在开展水体承载能力普查、环境监督执法等工作时,我们也同样面临着加强监测机动能力、提升监测设备覆盖面积、降低监测成本等竭待解决的问题。

  而用于水质监测的无人船,便能提供这样一种机动灵活且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它能够搭载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监测仪器,对多个参数进行监测,更重要的是它能以3米每秒的速度连续航行10个小时,最高续航里程可达100公里。利用其良好的机动性,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具备高效移动能力的自动水质在线监测网络,一艘无人船搭载一套监测设备,便能够覆盖一大片待监测水域,对各个坐标精确地进行水质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回传至控制中心进行存储。在成本下降的基础上,效率也大幅提升。

  在武汉市环保局前期开展的专项水环境生态调查行动中,通过使用云洲环保无人船,仅用时两个月便完成对市内首批50个湖泊pH、浊度、透明度、溶解氧、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叶绿素a等多个指标的统计工作,监测面积达460余平方公里,比预计用时短近一个月。而对于一些水体发黑发臭、散发有毒气体和人员无法直接前往的湖泊,无人船可以毫无顾忌地进入现场开展采样和监测任务,工作人员只需要在岸边操作、等待即可。 这样的工作方式,使监测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突发污染应对利器

  此次“水十条”文件中,还特别强调了各地环境保护部门需加强应对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而在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方面,无人船也因续航时间长、机动性高、连续作业能力强等一系列特点,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在2013年7月的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中,两艘云洲环保无人船曾在污染事发地及其下游,分别执行水质监测及采样任务。其中全自动监测无人船每2小时进行一次在线水质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发回监控中心,共连续工作4天;采样无人船则每1小时执行采水任务一次,日均采样12次共计36个点,共连续工作10天,累计采集水样720升,工作强度远远超过人工,充分反映出无人船高效的工作能力。

  目前,云洲已着手与环保机构协作,将环保无人船与环境应急车进行深度整合,以期打造具有快速反应、高效机动能力的移动式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平台。

  水面保洁,无人船再添新功能

  在此次发布的“水十条”文件中,也对港口、城市水面的垃圾清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然而在多数地区,清理水面漂浮垃圾时仍在使用原始的人工乘船打捞方式。人工作业不仅容易受到天气、体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效率低下,且安全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更不用提其简陋的外形和油机的污染为城市环境、形象带来的影响了。

  而无人船正适合于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2014年,云洲再次领先于世界,推出了全球首款全自动水面保洁无人船。这是一款通过GPS定位自主导航,并在航行的过程中不断将水面漂浮垃圾收纳入垃圾存储空间的智能无人船。充满电后一次可连续航行超100公里,能够连续不断地工作达10个小时,不受风雨的阻碍。无人船可以接入统一的控制中心进行远程集中管理,使水面保洁工作集中、智能化管理具备了可能性。

  2014年,苏州市水利局河道管理处将该款无人船引入并投放至干将河上执行清扫任务,将清理周期从3小时一趟缩短至1小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锂电池驱动的无人船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其靓丽的外形也逐渐成为了苏州市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智能化的环境信息发布平台

  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公众和社会的参与,也正因为如此,此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也特别将“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在文件末尾着重点。此项开放性举措势必会为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有力的推动,然而公众的参与必然离不开信息的及时、合理公开,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具有即时通讯能力、能够与现有环境信息网络及公网均实现有效融合的智能化、网络化的监测设备作为终端,而这正是无人船最明显的优势之一。

  无人船能够通过搭载的通讯设备,将监测到的水质参数、拍摄到的视频画面实时发送回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和存储,如将无人船的通讯设备与公网实现对接,无人船则立刻变身成为执法机构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此外,无人船还具有非常良好的互动性,建立在开放功能权限的基础上,公众可以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与无人船进行数据、控制上的互动,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政府、民众共同参与的全民行动。

  无论是前期的调查,还是过程中的监督执法,亦或是后期的信息发布,无人船均能用自己高效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特质,对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有力的帮助。相信在水污染防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代表着先进科技成果的无人船,将会在未来的治理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