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如何应对监测服务社会化挑战
[2015/9/17]
今年年初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势在必行。环境监测机构如何应对社会化带来的挑战,成为环保系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充分认识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化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国家环境监管手段的提升,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环保部门、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日益广泛,形成了当前多样化的环境监测服务市场,因此环境监测服务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势在必行。
以陕西省为例。陕西作为科技大省,尤其西安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云集,环境检测能力在200项以上的机构不在少数。2015年陕西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全年业绩较好的企业合同额近一千万元,全年合同额在500万以上的也并不鲜见。从目前陕西省检测机构进入环境检测行业的步伐来看,过去从事医药检测、建筑检测、自来水检测等单一行业的检测机构,通常只要购置一些常用的采样设备,再通过实验室扩项即可进入环境检测市场。
现有环境监测体系难以满足新任务新要求
各级环境监测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陕西省为例,目前全省监测业务用房面积达到38490 平方米,监测仪器设备达到4372台(套),监测系统现有人数1800余人。在监测能力上,省站监测因子为14大类322项,市级站均达5~7类100项以上,县级站均达3类35项左右。
但在政策和管理层面,环境监测部门还存在许多与新形势和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如省级站受制于人员编制及财政政策的制约,只能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竣工验收工作上,以保证这个庞大的系统能够正常运转。二级站是各级环境监测站中压力最大、地位最尴尬的一个群体,不仅承担辖区内所有的指令性监测任务,还要承担来自环境管理部门安排的各类事务性工作。大量三级站虽配置了一定的仪器设备和监测设施,但除个别监测站外,其余绝大部分由于队伍不稳定、实验条件有限、经费和工作积极性缺乏等原因,基本无法开展环境监测工作,造成了客观上的分工不合理和大量监测仪器与设施浪费。
积极应对环境监测社会化带来的挑战
为推进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成为未来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的骨干,必须及时谋划环境监测站的布局和发展,全面提升队伍建设、硬件能力建设水平。
加快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发展长效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环境监测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目前很多地方环境监测站面临着不能适应环保新常态的人才危机。笔者有如下建议:
首先,各级监测站尤其是二级站应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加快人才引进、强化队伍建设。积极协调市级环保主管部门优化人才队伍,保证市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的稳定性及专业性。同时,若能协调市级人事组织部门增加编制,一定要严格人才准入的条件。其次,积极争取各方力量,为人才培养建成优良的培育土壤。近年来,省站参与省级及国家环境科研课题的机会越来越多,获得的科研成果也逐年增加,为二级站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加强硬件建设,提升环境监测天地人一体化能力。经过近年来国家及省级能力建设的设备配备,环境监测系统硬件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基本能够满足日常监测工作的需要。但是面对“十三五”即将开展的土壤例行监测、预警预报等要求,还存在硬件不足的情况。
面对上述差距及环境监测工作的新要求,建议做好以下工作:由省级环保部门相关职能处室牵头做好调研,按照各地环保工作重点及要求,对各级环境监测站进行全面、细致的设备配备。既要有前瞻性的战略,还要综合考虑环境监测系统的布局。
优化环境监测网络布局,为环境管理做好技术支撑。面对环保新常态的要求,必须积极谋划、合理布局,为实现环境监测工作在“十三五”期间跨越式发展做好准备。
一是在各省“十三五”环保规划中将环境监测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积极谋划,或者单独编制环境监测规划,在规划中全面定位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职能:一级站应当在质控、预警预报、环境监测新技术的研发上多下功夫。二级站要在应急监测、环境执法监测、竣工验收监测上重点谋划,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三级站在环境质量监测、竣工验收监测上实现监测能力的突破。
二是重新布局全省环境监测机构。尤其是三级站的布局,应该按照县域布局、交通地位、能力建设等情况综合考虑,建设一些能够真正适应三级站定位的监测站点。
三是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布局仪器设备,对前几年国家各种能力建设项目配置的仪器设备进行统一调配,全面加强二级站的能力建设,重点强化重点区域三级站的能力建设。省级环保部门要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划拨及计量认证工作上给予重点支持,保证在“十三五”末形成特色明显的环境监测能力布局。
四是以市为单位,对各市的环境监测系统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布局,统一管理。近年来,各区县站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但是这些人才的引进并不一定在县级监测岗位上,也不一定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如果能够让市站进行统一调配和使用,让这些新人练就扎实的业务基础,再进入三级站工作,工作质量将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