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行业标准实施:轮胎有了身份证

[2016/7/14]

    201671日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的4项《轮胎用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行业标准正式实施。标准对RFID电子标签功能性能、植入方法和编码方法等进行了规范,确保植入标签后轮胎的安全。

  201671日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的4项《轮胎用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行业标准正式实施。标准对RFID电子标签功能性能、植入方法和编码方法等进行了规范,确保植入标签后轮胎的安全。

  据了解,该4项电子标签行业标准由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起草,主要包括产品标准、植入方法标准、试验方法标准以及编码标准。其中,HG/T 4953-2016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标准规定了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的术语和定义、型号命名、基本参数及结构组成、要求及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适用于轿车轮胎及载重汽车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HG/T 4954-2016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植入方法标准规定了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的植入方法,适用于轿车轮胎及载重汽车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HG/T 4955-2016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性能试验方法规定了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性能的试验方法,适用于轿车轮胎及载重汽车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HG/T 4956-2016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编码标准规定了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的编码方法的术语和定义、通用要求、数据结构、数据方案等要求,适用于轿车轮胎及载重汽车轮胎用RFID电子标签。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海军表示,这4项标准独立而又相互关联,规范了RFID电子标签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植入方法、试验方法、编码方法等,确保植入电子标签后轮胎的安全和电子标签的功能和性能。标准的统一,将使该项技术加速在行业内推广。

  陈海军表示,传统的轮胎标识方法主要包括条码、胎侧信息等。但是轮胎上贴的条码很容易被污染、磨损或丢失,写入的信息无法进行二次修改,可复制性强、易伪造,可存入的信息量少;胎侧信息也会随着轮胎的使用不断磨损淡化,不利于轮胎信息的读取,再加上现有技术对胎侧信息无法通过扫描自动识别,需要人工抄录,效率低、易出错。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RFID技术解决。

  相比于条码识别和胎侧信息识别,RFID标签可嵌入到轮胎内,保证了轮胎信息在整个轮胎生命周期中都可以得到有效读取。陈海军介绍,在生产环节,可通过唯一识别代码实现制造过程追溯和质量信息追溯;在仓储环节实现出入库自动识别、实时库位货位和动态库存识别等;在物流环节可实现数量自动清点、物流流向监控等;在销售环节可实现出入库识别、自动结算、存货量控制等;安装环节可实现自动规格匹配;翻新和回收环节还可以实现信息记录、过程追溯、保费预警、自动分拣等功能。

  刘海军表示,RFID技术在轮胎行业进行大规模推广时,也有几个技术难点必须得到解决。比如,电子标签整体结构、标签天线、基板等部件必须经过特殊设计,保证能够克服轮胎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高温、高压、不规则曲绕形变等封装环境,从而保证标签在轮胎使用时的可靠性。

  其次,刘海军表示要解决标签嵌入的粘合技术,保证标签能够和轮胎完全结合在一起,不会再使用过程中产生脱层等问题,从而影响轮胎的安全性和质量。此外还要解决轮胎中炭黑、金属成分对信号的屏蔽问题,保证标签的读写性能,同时还要规范标签植入的位置、植入时间等,保证标签的广泛适用性。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无需可视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需人工干涉,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还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方便快捷。

  RFID被广泛用于物流、制造、身份识别、资产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而在我国轮胎行业的应用还未能有效推广。作为轮胎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RFID技术与轮胎生产信息、销售信息、使用信息、翻新信息、报废信息等进行绑定或记录,相当于是轮胎的“身份证”,随时可以通过采集终端读取相应数据,结合相应的管理软件,从而实现对轮胎全生命周期数据的记录及追溯。

  目前,米其林、大陆集团、锦湖等轮胎制造商已率先开始进入RFID轮胎市场。米其林推出的卡客车轮胎整体解决方案就通过RFID技术实现轮胎实时状态跟踪,并以此为车队量身定制使用方案。此外,米其林计划在今年底前在所有轮胎上使用RFID标签。固特异也正利用RFID技术实现新的轮胎营销和使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