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食安问题应被充分重视

[2016/7/28]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刘秀梅就“食品微生物风险安全与管理”做了主题演讲。她表示,微生物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虽然目前还未被证实对人体有多大危害,但在食物中毒事件中一直占比最高。她表示,目前微生物食品安全标准比较多,希望能够形成统一、协调、一致的标准检验方法。

  在《食品安全法》中,食品安全的概念是非常清晰和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控制食源性疾病,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它产生严重的后果,而食源性疾病有七大类。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布了食源性疾病控制指南,其中由生物因素构成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占到84%以上,包括17种病菌,18种寄生虫和7种生物毒素,由此可见,控制食品当中微生物风险因素对保障食品安全有多么的重要。

  刘秀梅表示,微生物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但是从全球来讲,到底食源性疾病对人群的健康和经济影响有多大,到目前为止还都是局部信息,还没有完整的疾病负担研究。在我国,实际上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一直是各类食品安全事件中占比最高的,发病不是在第一位,但患病人数一直占第一位,2011年这个比例达到60%以上。但是,刘秀梅坦言,类似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引起舆论的太多关注,反而往往都是一些非食品安全问题。  

  据刘秀梅介绍,实际上微生物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是由原料不洁或者加工当中交叉污染而产生,或者是后续剩余的食品储藏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而不是在食品加工过程当中污染,到目前为止,这种状况跟美国和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在她看来,状况不会一直不变,随着生产企业规模的扩大、储藏运输的便捷,很可能会发生大事件,政府应该努力提前防范风险。  

  而政府的步伐也从未间断过,刘秀梅表示,现在在我国微生物风险管理体系当中,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加强食源性疾病和报告体系,第二个主要是对食品当中生物性危害因素的监测,第三是对常见的致病菌的检测工作,第四个是食品安全标准的整合、修理和制定,“好多方法要进一步整合,希望能够形成统一、协调、一致的标准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