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环境“体检”?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你揭秘

[2016/8/16]

走进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分析技术中心的实验室,各种专业仪器设备映入眼帘,一排排样品整齐摆放、等待检验。分析技术中心主任朱日龙博士用工具夹起一个小杯子,指着里面一粒黄豆大小、淡黄色果冻状的物体介绍,这是一份经过消解赶酸后的土壤样品,它再经过稀释定容、上机分析等环节,就能检测出其中所含重金属元素的量。

  

  给污染物定性、定量,容不得半点差错

  

  这是今年国家布置的湖南省土壤国控风险点监测以及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任务中,上千个分析检测样本中的一个。

  

  “分析量相当大。”朱日龙说,因为检测指标多,这两项任务共需要对9项重金属元素、2项有机物、1PH值等进行分析。仅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这一项,就要对水、气、土、粮食、蔬菜、肉类等多项介质中的1264个样品进行分析。

  

  朱日龙及其所在的分析技术中心,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环境进行“体检”。看我们的水、大气、土壤是不是“健康”;如果不“健康”,又是因为什么原因。

  

  “别看检测结果出来往往只是几个数据、几句话,这背后可要花很多工夫,才能准确无误地为污染物定性、定量。”朱日龙说。

  

  今年3月,宁乡县偏远村道旁发现不明塑料桶,向外泄漏黑色液体,恶臭刺鼻。环保部门紧急出动。其中,朱日龙和同事的任务就是尽快检测出不明倾倒物到底是什么,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朱日龙介绍,通过对不同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扫描,初步得出30多种不同成分。然而,其中哪些是主要污染物质,这些有害成分是直接来源于产物,还是来自于原料,或是生产中间物,都需要进行判断。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确定这些危废物到底来自哪个行业。经过近10天的加班加点,最后通过检测,基本可以确定倾倒物属于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中产生的精()馏残渣,从而有力促进了案件的侦破。

  

  “这些有害成分是否超标,是判定倾倒行为是否造成环境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朱日龙说,为确保检测结果万无一失,每一个数据的出具,都采取了大量的质控措施。一方面,采用标准样品测定、平行测定、多级稀释、基体加标等多种方式,确保无误差;另一方面,就是不断对比,采用多种仪器方法、不同人员比对进行交叉验证,共同指向准确的结果。

  

  近千个样本、数万个数据,破解土壤重金属监测关键技术

  

  “一块田土里,重金属总量可能会超标,但并不是所有的重金属都会进入大米、玉米等农作物中,其中就涉及重金属在土壤中如何迁移转化的概念。”朱日龙告诉记者,他手头上正在做的一个国家公益课题——“重点防控重金属关键先进监测技术适用性研究”,主要就是研究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分析、风险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该课题已开展3年,本月底即将验收。

  

  “与水、大气相比,我国在土壤检测、分析、风险评估方面的发展较欠缺,其中不少领域尚无国家标准。”朱日龙说,虽然我们现在有很多先进的检测仪器,但能否准确测定,与各种参数设定有关。如仪器的优化,处理过程中试剂的添加顺序、时间长短、温度控制等,都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此外,因为土壤环境、执行标准等不一样,国外的方法标准可能并不适用于国内土壤的检测;不同的仪器、不同的方法,有优有劣,“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最优的检测方法、最合适的检测标准确定下来。”

  

  成果从来都是来之不易。仅仅在上述这一课题中,朱日龙就与同事们前往5个市州采集100多份土壤样品和100多份稻谷样品,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应用示范采样,分析数据3万多个,编制的报告达300多页。

  

  在湖南省站分析技术中心,朱日龙牵头开展的国家、省、部级课题有近30项。如已经开展的土壤中原子吸收测定铊、土壤中原子吸收测定钴、固废含水率测定、固废XRF测定无机元素、土壤中ICP-MS测定重金属等方法的研制,均填补了业内标准的空白。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