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基层执法有待加强 食品安全要走科学化监管之路
[2016/12/14]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施行以来,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食品抽检合格率升至96.8%,但仍有53%的公众认为政府监管不到位或不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王修林认为,两者出现巨大反差的原因主要在于监管仍有较大缝隙。
全国政协常委徐辉指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基层监管力量有待加强,监管资源严重不足”是其中的主要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划分不清晰,队伍建设十分薄弱,支撑体系亟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单一、水平低。”全国政协常委田惠光列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岳秉飞认为,食品安全监管离不开检测技术的支撑。然而,当前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能力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各地检测机构整体实力不强,机构分散,基层检测能力差;技术人员队伍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检测经验少;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滞后、缺失问题突出;研究力量不足,对影响食品安全的技术问题缺乏系统研究。
近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委员们在讨论中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仍然有待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薄弱、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监管模式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
“加强人员培训、资格管理、行业准入,提高队伍素质。对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应分层分级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监管效率。改进工作方式和模式,加强全程监管,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社会共治。”针对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委员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基层执法力量有待加强
总体人数少、缺乏有专业背景和职业经验的人才、基层专业人才匮乏……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薄弱的问题,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徐向东所介绍的改革后的浙江市场监管队伍现状有一定代表性:“人员数量有明显增加,但食品专业监管人员并未相应增加。某市814名市场监管干部中食品及相关专业人员38名,占比仅为4.7%。根据强化基层监管力量需要,食品药品专业人员下沉到市场监管所,但每个基层站所基本只有1至2名。”
针对队伍建设薄弱和基层工作人员职业上升空间小的现状,田惠光建议,逐步建立职业化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制定各级监督机构人员准入、继续教育计划,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人员技术系列和晋升制度,调动监督员钻研业务的积极性;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逐步解决人员不足问题。”
为确保合格的检查员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全国政协常委高体健呼吁建立职业化的食品检查员队伍,由国家、省级或市级监管部门统筹调配使用,实行体现食品药品监管专业性、技术性特点的薪酬制度。
“不仅需要政策和资金引导各类科研单位的高水平人才投入,更需要在国家层面尽快组织高水平专家,通过网络视频培训班和各类网络课程,以系统培训提升基层监管人员的综合技术素质。”全国政协常委田中群认为,用高科技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十分必要。
徐辉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应当适应各级政府监管职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建设,实现监督执法标准化。
岳秉飞认为,整合现有检验检测力量,将分散在质检、出入境检疫、卫生、食药监的检测力量整合成一个真正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可以在各地食安委领导下建成区域中心,打破部门藩篱,数据共享,形成一个拳头,充分发挥检验检测的技术支撑作用。
“专业技术人员确实偏少,有些经验不足,要加强培训、加强能力验证等实验室手段,提高监管人员能力。”岳秉飞同时建议,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
信息科技提升监管实效
食品安全监管离不开检验检测技术的支撑。
委员认为,如今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除部分人受利益驱使外,大多是在生产、运输、存储等多个过程缺乏全流程监管意识和从事检验专业人才匮乏,客观上无法进行有效的检测与监管。
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岳秉飞谈到不少检验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各地检测机构整体实力不强,基层检测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精密仪器缺少专业操作人员而成为摆设。”
“以科学仪器的创新,提升监管实效。”对此,田中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田中群看来,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使各类科学仪器逐渐走向千家万户,其便携价廉,还可作为快速筛查工具,更容易让基层机构和广大百姓接受。因此,很有必要抓住这些重大科技动向,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和政府职能机构与仪器生产企业开展试点性合作,推动一批快检便携仪器产品进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田中群认为。
“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食品产业集群,将分散的中小企业集中到食品加工园区,实现集中交易、集中监管和集中检测,在园区内发展第三方研发、检测中心,提高监管实效。”全国政协委员李奇说。
委员们在讨论中指出,信息科技手段的运用,势必会对提升监管产生实际效应。
李奇认为,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整合行业本身和上下游资源信息,通过集中交易、集合物流,减少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提升监管效应。
“农产品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但是,食用农产品信息跨部门共享共用和跨地区互联互通管理平台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农业准出与食药准入之间有效衔接的关键技术屏障。各环节的安全风险不仅独立存在,而且容易传导到消费环节。”王修林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对此,王修林建议,从整合部门信息资源和监管职能入手,整合食药、农业、工商、质检、检验检疫等部门监测数据资源,建立跨部门共享共用和跨地区互联互通的全国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在这方面,高体健也深有同感:现在仅靠“徒步执法、肩挑人扛、望闻问切”难以实现有效监管,必须走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化的监管之路。
“要充分利用当地高校、科研院所、卫生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的食品检验资源,发展和利用可靠、快速、便捷、精准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切实提高技术支撑能力。”高体健建议。
明晰科学合理事权划分
“我在调研中发现,省级及以下监管部门事权划分并不清晰。一个不足10名监督员的监管所执法涉及的法律法规共计500多部,基层难以应对。”田惠光认为,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划分是当务之急。
“要深入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事权划分。要明确各级监督机构所负的主要责任、具体分工。在此基础上,在省里进行试点,制定各级机构职责目录、工作内容与工作标准,各级机构结合辖区的工作量核定所需要的岗位数目并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田惠光建议。
田惠光同时认为,还要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建议相关部门合作,做好对法规标准的培训工作;根据事权划分,确定应配备的装备、车辆、经费,并尽快落实到位;制定食品安全体系信息化顶层设计。
“完善分层次、功能定位明确的检验检测体系,推进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全覆盖。完善地方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完善以省检验检测机构为龙头、市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县级检验检测机构为基础、乡镇快检为前哨,权威、高效的地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徐辉同样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其他委员也提出,应分级分层地明确省、市、县的事权划分,只有对此予以明确,相应的人才队伍才能够按照分级分层的要求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