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分析仪器成食品业得力助手

[2017/2/13]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食品生产供应链日趋复杂,风险溯源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全世界各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推动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更加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我国食品消费规模之巨大、生产经营模式之复杂、饮食习惯之多样,面临着严峻的食安挑战,为了加快建设食品安全社会,食品安全分析仪器成为食品行业内的得力助手。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食品工业主营销售业务收入突破12万亿元,餐饮业有2.5万亿元。如此之大的产业在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下,无疑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了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相关专家围绕公众关心的2016年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答疑解惑。
  
  我国与其他国家不同,食品消费规模之巨大、生产经营模式之复杂、饮食习惯之多样,种种因素造成了我国食品源头管理十分困难,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才是规避风险的关键。身为发展中国家,必然面临着落后农业和食品业产业结构与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诉求之间的矛盾。只有遵循风险分析框架,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社会共治,才能稳步提升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会议指出,我国当前主要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源性疾病;化学污染方面;食品掺假或欺诈等。为了克服以上瓶颈,当前应进一步探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加强部门间协调和合作;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从以抽样/检测为主转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原则;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完善和提高对风险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撑,特别是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食品行业要加大对食品安全保障的投入,包括人、财、物;无论是政府还是食品企业,首要的是能力建设。
  
  2月8日,农业部发布了《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本年度将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施《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5-2020年)》,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无论是新制定农残标准,还是提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亟待深化统一协同”的重点难点,都是我国食品安全建设的一大跨越性认知。只有正确面对需要克服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制定解决办法,从而快速有效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在种种环节中,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等是最为有效的制约手段。
  
  为此,各省市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检测工作计划,借由食品抽检工作,或者监管制度达到突破性的管理成效。近两年中央、广东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近2亿元加大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广东省地市级食品检验机构的技术支撑水平;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政法、检测专用设备(食品快速检测设备)重招公开招标招标公告,将采购多功能食品安全执法仪、ATP生物荧光检测、病害肉速测仪、重金属快速分析仪、食用油质量安全检测仪等5包仪器;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就食品检测仪器设备进行了采购,涉及到的品目包括: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恒温冷冻摇床和氮气发生器。
  
  而这些,仅仅只是食品行业内的冰山一角。为了迎接严峻的食安挑战,加快建设食品安全社会,食品安全分析仪器已然成为了食品行业内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