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近年来屡获国际科研创新大奖

[2017/3/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科技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中国科学家屡屡斩获各类国际科技奖项。从屠呦呦到姚檀栋,从王贻芳到滕皋军,各个科学领域的多为前沿科学家走上领奖台,让世界一同领略属于中国的风采。
  
  2017年3月,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荣获2017年美国介入放射学会金奖。2017年美国介入放射学会(SIR)重头戏之一的年度金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华盛顿会议中心举行。著名介入医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滕皋军教授,被大会授予2017年度金奖,成为本年度获奖的3位专家之一。



  2017年2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获庞蒂科夫奖。该奖由俄罗斯杜布纳研究所设立,颁发对象是全球中微子实验领域的科学家。王贻芳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2012年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他先后获得2014年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2015年日经亚洲奖、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等国际奖项。
  
  2017年1月,中科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姚檀栋获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设立的维加奖,获奖原因是他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的贡献。姚檀栋是首位获此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获此荣誉的首位亚洲科学家。
  
  2016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宇翱教授获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会的原子分子光物理委员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原因是他在量子信息与量子模拟领域的贡献。此前他因在量子信息研究领域的贡献获欧洲物理学会2013年度菲涅尔奖。
  
  2016年5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行星科学家郑永春获得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颁发的卡尔·萨根奖,获奖原因是他在行星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方面的贡献。
  
  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药学家屠呦呦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受中医药典籍启发,找到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为全球抗击疟疾作出巨大贡献。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科学界迄今所获最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