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315正在进行 质检总局倡导铸就质量“金牌品质”

[2017/3/15]

又到一年315,“法治”“安全”“民生”“责任”……这些词汇矩阵,表明每一年“315”的侧重点和主题都在发生着改变,从中管窥的,依然是对消费者权益的落脚。依旧是随着今年“315”的正在进行,消费者权益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就在近日,美团点评数据研究院发布消费警示报告——《315生活服务消费一星评价大数据》,该报告基于美团点评超过6亿消费者的点评数据,对产生的3亿条消费评价进行了分析。大数据揭示近一年消费者更看重品质,消费者对服务与环境要求更高。
 
  无独有偶,质量话题在两会中被国家领导人广泛热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要培育一批真正叫得响,甚至国外消费者都欢迎的中国品牌,打出我们的‘金字招牌。’”1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媒体采访环节,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等领导就产品质量提升、网购产品质量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同样在谈到中国产品质量之“忧”时,支树平说,我国质量总体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部分产品档次还比较低,特别是中高端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一些地方对质量重视不够,有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不够健全。他表示,我国质量技术基础还不是很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接近1%。认证认可刚刚实现新的突破,发光二极管(LED)认证是首个由我国引领制定的国际认证制度。
 
  “抓质量不是说管严点、管细点就能把质量搞上去。必须从质量技术基础抓起。”支树平说。在“互联网+”时代的深入演绎下,网购食品品质安全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民众关注的网购产品质量问题,支树平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一些力量在网上买一些样品进行检测,不合格的就公布、下架。
 
  “仅去年一年,大概抽了6891批网上样品,不合格的有2122批,合格率69.2%。”他说,线上和线下的产品质量水平目前还有一定差距,将继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从源头抓,从电商平台抓,从标准抓,从监管抓,着力培育“品质电商”。假货产生和泛滥的本质原因,不是因为电商销售渠道的存在,而是因为黑窝点、黑作坊在加班加点地生产。质检应该更多深入线下,深入生产第一线,把好厂门,履行产地监管责任。打击制假售假,需要对假货生产和泛滥的原因,有更为深入的思考,比如法治打假,提高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
 
  对此,他表示,国家质检总局专门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商务标准;为“3C”认证开通“云桥”系统,支持阿里巴巴、京东等7家主要电商平台,与国家质检总局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数据库进行对接;帮助电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品质控制体系,提高电商的自检能力;成立电子商务产品风险监测中心,实施“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作为电商平台的开创者马云说道,在今年两会上引发各界热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为此点赞,并提出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惩戒力度,建立企业信用系统是让假货不断逐渐减少的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也对此进行了专门回应,称制假售假是全社会的公害,这几年在加大力度打击。但是,制假售假的治理涉及到整个社会,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需要共同发力。
 
  “数字化生活”的步伐不减,基于这个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就要小步慢跑,最好是先入为主,以立法的形式,完成良品驱逐劣品的硬性制定。质检总局更应加大检测、抽检、认证等相关监管流程,在此,还需借助专业仪器为质量检测护航添力!用科学数据还公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