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共建实验室步伐加快 高效领航科技创新

[2018/8/30]

  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已然到来。科技在推动这一革命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全球各国都在战略层面加紧部署科创发展体系。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推动工业革命强劲的力量之一。

  国家实验室体系自其建立以来,一直扮演着创新核心力量的角色,为科技与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的重要历史阶段,加快实验室建设迫在眉睫。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下,创新、开放、协同、共享是科技繁荣发展的必经之道。对此,中外共建实验室应运而生,蓬勃崛起。近期,市场上又催生出一批跨国实验室,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家实验室建设体系,也为我国实验室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发展模式、新技术理念。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环保产业、重点推进分离膜材料产业发展。响应于此,8月28日,中化国际与DIC株式会社(大日本油墨化学公司)在上海举行“中化-DIC跨相膜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双方将以此为平台推动高性能膜材料的科技研发,这是中化国际布局新材料产业的又一举措,将推动中国膜材料产业不断升级。
 
  绿色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未来,实验室的发展也愈发重视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近日,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共建项目在云南昆明通过验收。据了解,联合实验室旨在向老方提供可再生能源实验示范技术和设备,帮助老方培养专业人才,共同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项目实施,联合实验室还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带动和引领了双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创新。
 
  如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大数据、智能化正为社会带来无限可能。据悉,贵阳高新区将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合作共建大数据实验室。拟落户在贵阳高新区世界大学科技园,采取“一体两翼”的方式,在贵阳和伦敦都分别打造实体实验室。实验室作为一个枢纽,把帝国理工学院的各项优秀成果引入到贵州、贵阳落地,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宣传贵州独特的生态优势名片。
 
  尽管我国实验室建设已初见成效,但实验室布局、建设、经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客观挑战,明显影响了实验室的发展进程。以发展眼光、国际视角进一步布局和完善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实验室建设一个新的方向。
 
  未来,社会各创新主体应充分利用实验室在学科、平台和研究基础方面的积累和优势,同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资源,促进实验室统筹发展。以过硬的创新实力,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实验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