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发展

[2011/7/11]

  据调查,我国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污染治理技术、工业行业的制造工艺的提高和改进让人看到了污染治理的希望。

  造纸、味精、制药、煤化工等都是废水处理很难攻克的“堡垒”,在这些方面,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制造企业、环保公司进行了不懈努力。

  造纸厂排污曾导致许多的河流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造纸黑液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关停并转多种手段的使用,扭转了局面。

  在有机酸生产工业,包括味精赖氨酸的生产,制造工艺增加了浓缩液、发酵母液的蒸发回收、多效蒸发,有了这些工艺,产生的废水就容易处理了,否则这些“水”根本无法直接处理。

  柠檬酸行业开发了新的提取工艺,原来靠钙盐提取法结晶,这种结晶方式使用的原料是偏酸性的,加完硫酸以后排出来的水无法处理,对环境危害极大。现在改用工业离子色谱法,直接提取,不需要加硫酸,回收率也提高了,最终水处理也更加容易。

  总之,我国对特殊行业采取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原有的排放标准也在修订,如原来淀粉废水主要是考量有机物的达标,现在还包括氨、氮的达标。

  对于工业废水处理来说,严格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体系很重要,技术发展也很重要,要让工业企业有可选择的技术解决方案。

  “十二五”,和技术发展有关的是,国家仍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等高度对待工业污水处理。

  首先,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产品、产能)淘汰。调整的对象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的工业行业和小型制造企业。如:草浆造纸,煤化工、焦炭,染料、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工,酿造、木薯淀粉酒精,铅锌冶炼、电路板,发泡剂、离子膜烧碱等。这些行业废水等污染治理难度大、投资高、运行成本高,要禁止出口,当从满足内需,甚至转而依靠进口,严格控制规模数量。需采取的措施是从中央政府层面严格环境管理制度,从项目审批、环评等开始限制这些行业。

  其次,提高排放标准、促进深度治理。当标准提高,处理技术必须适应,增加工艺流程、采取关键技术、提高去除效率。同时,加强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废水回用,深度处理、发展低排放技术等。

  第三,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提高设施运行管理的技术水平。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建设设施、工艺技术的科技支持固然重要,但支撑达标排放和减排的根本还在于运行。先进技术的采用、缺陷的改造和保障正常运行都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持,且后者要求更高。

  “十二五”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重点技术包括:

  清洁生产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如电路板的蚀刻液在线循环技术、表面处理的电镀液在线循环技术、清洁制浆造纸与综合利用技术。

  过程控制技术(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的技术,有价物质回收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废水循环利用与再生回用技术等。如木薯酒精废水处理技术路线、啤酒废水处理技术等。

  末端治理技术(关键工艺):“物化/生化”集成化复合处理技术(基于生物膜反应器和膜生物反应器基础之上的高效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精细、高速的过滤分离技术及新型滤料等高效固液分离技术装备;高效低能耗的污泥消化和浓缩、脱水与干化、焚烧技术和设备;高强度、抗污染的超滤、纳滤膜等硬体膜材料、膜组件、膜组器;化学催化氧化/还原技术和高效氧化剂、还原剂与高效催化剂;超临界、声波催化、电解催化、光催化等催化氧化技术;高效厌氧、产沼成套装置与沼气纯化、压缩技术。

  很遗憾的是,“十一五”水专项里涉及工业废水的不多,而“十二五”水专项里,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几乎没有专门的研究课题。从工业废水角度看,国家的技术研发要更加强、更投入,企业需要经济可行、效果明显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