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2012/10/25]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容量滴定法等。

  E.1 非分散 红外线气体分析法

  E.1.1 相关标准和依据

  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E.1.2 原理

  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二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二氧化碳的浓度。

  E.1.3 测量范围

  0~0.5 %; 0~1.5 %两档。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E.1.4 试剂和材料

  E.1.4.1 变色硅胶:在120℃下干燥2h;

  E.1.4.2 无水氯化钙:分析纯;

  E.1.4.3 高纯氮气:纯度99.99%;

  E.1.4.4 烧碱石棉:分析纯;

  E.1.4.5 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0.5L或1.0L;

  E.1.4.6 二氧化碳标准气体(0.5%):贮于铝合金钢瓶中。

  E.1.5 仪器和设备

  二氧化碳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测量范围: 0~0.5 %; 0~1.5 %两档;

  重现性:≤±1%满刻度;

  零点漂移:≤±3%满刻度/4h;

  跨度漂移:≤±3%满刻度/4h;

  温度附加误差:≤±2%满刻度/10℃(在10℃~80℃);

  一氧化碳干扰:1000mL/m3 CO ≤±2%满刻度;

  供电电压变化时附加误差:220V±10% ≤±2%满刻度;

  启动时间:30min;

  响应时间:指针指示到满刻度的90%的时间<15s。

  E.1.6 采样

  用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 3~4次,采气0.5L或1.0L,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也可以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E.1.7 分析步骤

  E.1.7.1 仪器的启动和校准

  E.1.7.1.1 启动和零点校准:仪器接通电源后,稳定30min~1h,将高纯氮气或空气经干燥管和烧碱石棉过滤管后,进行零点校准。

  E.1.7.1.2 终点校准:用二氧化碳标准气(如0.50%)连接在仪器进样口,进行终点刻度校准。

  E.1.7.1.3 零点与终点校准重复 2~3 次,使仪器处在正常工作状态。

  E.1.7.2 样品测定

  将内装空气样品的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接在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的过滤器和仪器的进气口相连接,样品被自动抽到气室中,并显示二氧化碳的浓度(%)。

  如果将仪器带到现场,可间歇进样测定。并可长期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E.1.8 结果计算

  样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从气体分析仪直接读出。

  E.1.9 精密度和准确度

  E.1.9.1 重现性小于2%,每小时漂移小于6%。

  E.1.9.2 准确度取决于标准气的不确定度(小于2%)和仪器的稳定性误差(小于6%)。

  E.1.10 干扰和排除

  室内空气中非待测组分,如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气等影响测定结果。红外线滤光片的波长为4.26μm,二氧化碳对该波长有强烈的吸收;而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不吸收。因此,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但水蒸气对测定二氧化碳有干扰,它可以使气室反射率下降,从而使仪器灵敏度降低,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使空气样品经干燥后,再进入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