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柜--4个小时“揪出”H7N9病毒

[2013/4/25]

  套上鞋套,穿上白大褂,记者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了进去。这里是市疾控中心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H7N9病毒就是在这里被检测人员“揪出来”的。19日,记者实地探访实验室,体验检测H7N9病毒的全过程。

  “全副武装”进实验室,出来时全身湿透

  穿过一道门,来到实验室前的清洁区,在这里需要穿上专业隔离服,从头到脚将自己严密包裹起来,不露一丝皮肤。白色的隔离防护服是一件带帽连体衣,然后戴上N95专业口罩,再戴上护目镜、橡胶手套,这就“全副武装”好了。据介绍,这套防护装备和十年前“非典”时期是同一等级的。

  穿戴着厚厚的隔离防护服,立刻感觉全身闷热。检测人员每检测一批样本要连续工作1—2小时,每次出来时全身都被汗水浸透。

  “病毒不会飞出来感染人吗?”“不会不会,这是负压实验室。”检测员管红霞笑着解释说,负压实验室意味着开门的瞬间,新鲜空气会被“压”进实验室,而里面的空气却不会“溜出去”,这既能给实验室输送新鲜的空气,又能防止里面的污染气体向外倒流。

  最危险时刻,检测员和病毒仅“一面之隔”

  再走过两道门,到了实验室区域,只见几个大房间里面放满了说不出名字的仪器

  眼前是一个长约两米、宽约半米、高约两米的大玻璃柜。这就是检测病毒的“主战场”。管红霞说,这个大玻璃柜名叫“生物安全柜”,送来的样本都在这里进行检测。操作时把双臂伸进玻璃柜内,然后手拿试剂进行检测。据介绍,整个检测流程最危险的是病毒分离,因为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标本,可能含有千万个甚至上亿个病毒。“好在安全柜与外界有一面玻璃‘风帘’阻隔,受负压控制,柜里的空气无法出来,外界的空气也无法进入。”这是检测中最危险的时刻,检测员和病毒只有“一面之隔”。

  在另一个房间里,放有一台冰箱样的仪器,这是“荧光定量PCR仪器”。病毒核酸分离出来后,就被加入反应体系中配置,然后被加入PCR,设定好程序,机器就开始运转,病毒基因会被扩增到几百万个不等。大约4个多小时后,检测结果就会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24小时随时检测,最晚奋战到凌晨4时

  在实验室里待了不到10分钟,记者已经浑身冒汗,护目镜上布满一层薄薄的雾气,视线有些模糊。

  隔离防护服是一次性的,出来前脱下放置在垃圾筒里,之后会经过高温消毒,然后再被处理掉。实验室在工作一天后,会再经紫外线消毒,确保病毒被杀灭。

  从无锡市发现第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来,这个实验室就24小时开足马力,6名一线检测人员2人一组,“歇仪器不歇人”,只要标本一到,随时投入检测。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检测50多个样本。

  由于样本采集回来一般都是下午,因此进实验室检测大多在晚上,甚至有好多次检测人员半夜接到电话立马赶到实验室投入“战斗”,最晚一次奋战到凌晨4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