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成为夏日首要污染物 北京及珠三角状况堪忧

[2013/6/5]

  臭氧成为夏日首要污染物 可致呼吸障碍

  PM2.5人人喊打,而随着夏天来临,光照强烈,专家提醒我们要注意另一个与PM2.5一样具有危害的重要污染物——臭氧。

  上海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显示,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气温升高,PM2.5和臭氧交替成为首要污染物。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表示,这种“复合型污染”是夏季空气质量的特点之一。

  臭氧是无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因此而得名“臭氧”。臭氧污染的生成与气温密切相关,主要是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如强烈日光、无风或微风等情况下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其分子式是O3。

  很多人会奇怪,大气中的臭氧层能阻止紫外线,保护人类免遭直接辐射,为什么又成了污染物呢?专家说,能保护我们的是距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臭氧层,而不是在我们周围游离的臭氧。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用于食物、饮用水等的净化、消毒灭菌,但如果浓度较高,对人体的眼睛、皮肤、呼吸系统都会有一定的刺激,导致头痛、呼吸障碍等。

  按照目前国际上的研究,臭氧的前体物是56种挥发性有机物。而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非常复杂,它来自于燃料燃烧、餐饮油烟废气、工业废气,因此臭氧污染物还是源于人类的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污染物的重要污染源。臭氧和PM2.5均为灰霾和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元凶。

  专家还指出,由于太阳光照能促进光化学反应产生大量臭氧,因此一般来说,一天当中从早上开始,随着气温升高、紫外线增强,臭氧浓度会不断增加,在中午1点左右出现峰值,之后处于高值稳定状态,下午3点左右达到最大值,到傍晚5点左右随着辐射减弱开始下降。儿童、老年人及心脏、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应避免在臭氧浓度高的时间段长时间、高强度地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是烈日高照的夏季,以防止受到这种污染物带来的伤害。当臭氧浓度超过了100微克/立方米,在家待着或许是比较好的保护措施。

  专家:珠三角无城市PM2.5浓度和臭氧数值达标

  广东省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2日透露,针对光化学烟雾元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标准,广东目前采取的是主动加压减排的措施。他还强调,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后,珠三角没有一个城市的PM2.5浓度和臭氧数值达标。

  钟流举是在参加主题为“同在蓝天下,心手紧相连”——广东省2013年纪念世界环境日活动上透露的以上信息,但他也表示,珠三角没有一个城市的二氧化硫浓度超标,这说明广东省在脱硫方面的治理工作效果明显,但对于PM2.5和臭氧的治理,仍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该活动在广州市荔湾区陈家祠广场举办,由广东省环保厅、广东省精神文明办和共青团广东省委、广州市环保局、荔湾区政府等主办。

  围绕大气污染防治主题,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空气质量治理,活动现场还邀请了有关环保专家与市民就机动车尾气与公众健康、灰霾成因及应对、科学认识PM2.5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互动,以倡导大家践行低碳生活,实现“改善空气,从我做起”。

  今年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的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中国的主题是“同呼吸,共奋斗”。为呼应世界和中国主题,广东省结合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环保中心工作,将环境日主题确定为“同在蓝天下,心手紧相连”,旨在唤醒和提升全民生态意识,以实际行动防治大气污染,践行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共同建设美丽广东。

  北京污染排放量远超环境承载力 去年76天臭氧超标

  近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201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公报称,去年北京有76天臭氧超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平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9%;河道水污染状况仍很严重。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回应空气改善的结果与市民的感受有差距时表示,个别污染严重的日子公众记忆深刻,但从去年来看,总体污染趋势有改善。

  公报显示,去年全年空气中臭氧存在局地超标的现象,各监测点分别超标75小时至296小时,共分布在76天中。相当于5天中就有一天臭氧超标。臭氧逐渐替代PM2.5,成为首要空气污染物。全市大气降水年平均PH值为5.34,酸雨频率为28.1%。

  有关专家表示,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强烈刺激呼吸道,造成肺功能改变,引起气道反应和气道炎症增加、哮喘加重等。据悉,美国等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治理,PM2.5浓度已下降,但对臭氧还没有办法,法国、英国等城市的臭氧浓度也经常超标。

  北京环保监测中心负责人表示,去年开始对北京局地进行臭氧监测。臭氧跟PM2.5一样,是二次污染物。一般是郊区的污染高于城区。此外,臭氧超标在北京只有在5月份到10月份左右会出现,气温在25℃到28℃以上容易产生臭氧超标,低温则不会。

  目前北京市污染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每年污染减排速度都是艰难“跑赢”污染排放增量。初步统计显示,2012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达到17801亿元,常住人口增加50.7万人、达到2069.3万人,机动车保有量近520万辆,全市污染物排放量大致相当于在2011年全市污染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小到中型城市的排放量。

  近十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每年大体增长60万人左右;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00多立方米;100%的石油、天然气,95%的煤炭、64%的电力、60%的成品油都要从外埠调入。污染物排放量虽有下降,但仍大大超过环境承载力。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北京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同时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要实现主要污染物的总量减排,需要在消纳了污染物“增量”的基础上再削减“存量”才能实现。与公众的期望相比,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