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存隐忧 80项标准无法检测

[2013/10/25]

  南水北调根据中线一期工程规划,2014年10月,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将正式供水,全程1276公里,陶岔渠首年平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枯水年为65亿~70亿立方米。

  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扩大输水能力,陶岔渠首引水规模扩大到年平均调水量为130亿~140亿立方米。除满足受水区范围内京津等大中城市用水外,可兼顾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二期工程将根据受水区的实际需要,在2030年前后开工建设。

  要调干净的水,要保证一路上水不能脏。这是南水北调的基本原则。为此,国家先后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源区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专门划定了一级和二级水源保护区。根据规划,在2014年中线通水前,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要达到二类,2015年末直接汇入水库的主要支流,其水质不能低于三类。

  然而,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保局丹江口分局提供的信息,目前进入库区的神定河、泗河、犟河、老灌河等河流污染严重,为五类或劣五类水。9月13日,记者在十堰市污水处理厂的神定河出水口处看到,处理完的水排到河中和河内的水形成两种不同的色泽,排出的水清亮,而河道里从上游流来的水是黑水。另外,淅川县城区每年40%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老灌河。由于老灌河污染严重,河水富营养化程度很高,远远就能看到河面上生长出了许多红色藻类植物。

  80项标准无法检测水质未达标

  从地图上看,丹江口水库上游大小河流星罗棋布,水库的主要干流是汉江和丹江,此外还有许多支流,如神定河、老灌河、泗河、犟河、官山河、剑河、浪河等。这些河流的水质直接影响库区的水质。今年6月,媒体曝光淅川县等地境内的河流污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3个月后前往丹江口库区,上述几条河流污染依然严重。

  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湖北省十堰市的污水主要通过天河、堵河、神定河、犟河、泗河、官山河、剑河等河流进入丹江口水库。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2012。

  —2013年对丹江口水库16条入库河流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湖北十堰入库河流中,天河、堵河等河流水质大部分时段能达到三类水,官山河、浪河水质次之,神定河、犟河、泗河和剑河水质相对较差,一般为四类,有的甚至为劣五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而根据规划,在2014年中线通水前,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要达到二类,2015年末直接汇入水库的主要支流,其水质不能低于三类。

  河水富营养化严重

  与神定河污染相似的还有老灌河。老灌河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境内,在河南淅川县流入丹江,进入库区。而老灌河主要承担淅川县城区生活和工业的排污。据淅川县环保局副局长贾中富透露,目前,淅川县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只能达到淅川县城区整个污水量的60%,还有40%直接排到老灌河,使其污染严重。

  贾中富认为,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管网建设不完善,生活污水不能完全收集而是直接排放;二是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雨水少,河水自净能力弱;三是传统农业的化肥农药、家禽养殖等面源污染所致。

  除了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污威胁库区水质之外,面源污染也是重要的污染源。造成面源污染主要因素是库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等。传统的农业生产大部分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样在雨季,随着雨水冲刷下来的有机物就流到了库区。政府在这些地区也曾力推使用有机肥,但收效甚微。由于该地区没有形成规模化生态农业,用化肥和有机肥长出的果子和粮食不能区别差价,因此很难推广。

  109项标准只监测29项

  根据淅川县环保局提供的数据,2012年1—12月对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渠首断面的水质监测,总氮全部超标,大部分超出国家制定的地表水四类水总氮1.5mg/L的标准,有的月份甚至接近五类水的标准,最高的是9月份,达到每升1.9毫克,最低的6月份也达到了1.19毫克。这些数值都超出了国家要求的丹江口水库达到二类水总氮0.5mg/L的标准。而对丹江的监测结果更为严重,在淅川史家湾的取样监测中,总氮的含量已经是劣五类的标准,最高的达到了4.5mg/L,最低的也是2.03mg/L,都超过国家地表水五类水2mg/L的标准。丹江口市环保局提供的库区水质监测报告,总氮也是全部超标。

  值得一提的是,淅川县和丹江口市环保局提供的监测数据,只是按照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9个项目进行监测的,而同时颁布的共有109项,环保部曾要求饮用水源地按照109项标准执行,但由于受监测条件所限,地方环保部门只能监测29项。

  丹江口市环保局总工程师陈进春说,目前,在湖北省能够监测109项标准的,只有武汉、宜昌、襄阳三个城市,其他地方环保部门无法达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还有像甲醛、乙醛、乐果、敌敌畏、敌百虫等80项有机物的含量是否超标,外界根本无法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