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六项创新采信第三方
[2014/4/25]
进入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运行半年,最近,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连续敲定6项创新制度,计划争取国家质检总局支持后,在全国复制与推广。这也是上海自贸区第一批有望变现的“可复制”制度创新实践。
着眼“用户体验”
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自贸区调研。检验检疫窗口工作人员介绍,为让大家更便捷了解各项政策,他们专门开设微信公众号,“扫一扫”随时在线问答、了解政策。“我有微信,回去就搜索一下。”汪洋副总理回答得十分爽快。
在微信中键入“自贸区”,跳出第一条就是“自贸区检验检疫政策解读”。这个背后以全局技术骨干为支撑的公共微信号,短短数月已成为区内最受欢迎的政府服务类自媒体,“粉丝”近2000,基本都是区内企业。
新技术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意识。“评价政府在自贸区的各项改革,企业真正满意是唯一标准。用户体验好,复制、推广才有意义。”自贸区检验检疫机构筹建办事处主任杨海军说。
自贸区成立之初,上海局曾推出23项新政,最终摘选出的首批拟上报6条,首要标准正是“用户体验”。
比如,创新之一的“采信第三方”。原来进出口货物的法定检查,只能由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如今,对特定进出口商品,逐步实行凭国家认可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结果验证放行,自今年1月实施,一个半月中仅进口机动车已有5.98万辆享受便利,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02.2万美元。
即将推广的“预检验”制度,当货物在保税仓储状态时即可预先检验,将刚性的检验时间提前,货物实际出区时,只需凭预检证明即可分批核放,为货物进口节省7—12天的物流时间。
还有全球维修产业监管。政策推出后,新注册企业猛增200多家,物流、保险(放心保)公司纷纷加入。检验检疫部门迅速跟进,完善落地细则,列入6条之一顺理成章。
落脚“服务”
自贸区改革真正的核心与难点之一,是政府职能将如何转变。
上文提到的“采信第三方”创新,企业获利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原本“管检一体”的检验检疫部门,开始“管检分离”,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这一思路,在上海局拟定的6项创新制度中贯穿始终。
—进境生物制度风险管理。管理部门在全面评估与诚信评价基础上,对控制力强、诚信度高的企业采取“年审批”制,并根据产品生物风险和企业诚信等级,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使许多研究用生物试剂更快速到达企业手中。
—动植物检疫审批的负面清单。国家质检总局将审批权力下放,除活动物、水果、粮食等,其余均授权上海局实施检疫审批。新制度实施仅1个月,上海就已完成相关审批273项,极大提升生物、医药、医疗等行业联通世界的能力。
—中转货物原产地签证制度。借鉴香港模式,方便企业在自贸区内开展国际分拨配送,让分拨货物享受国外相应的关税减免和通关便利。短短几月,园区内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6000多份,金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2%,远高于同期上海市外贸进出口额增幅。
“转变政府职能,探索管理新模式,最终的落脚点就在服务。”上海局局长徐金记说。为政府职能由内到外全面转型,该局将今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与“服务”相结合,先后制定128条整改措施、17项专项整治。“通报通放”等服务外贸新举措不断涌现。
着眼“用户体验”
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自贸区调研。检验检疫窗口工作人员介绍,为让大家更便捷了解各项政策,他们专门开设微信公众号,“扫一扫”随时在线问答、了解政策。“我有微信,回去就搜索一下。”汪洋副总理回答得十分爽快。
在微信中键入“自贸区”,跳出第一条就是“自贸区检验检疫政策解读”。这个背后以全局技术骨干为支撑的公共微信号,短短数月已成为区内最受欢迎的政府服务类自媒体,“粉丝”近2000,基本都是区内企业。
新技术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意识。“评价政府在自贸区的各项改革,企业真正满意是唯一标准。用户体验好,复制、推广才有意义。”自贸区检验检疫机构筹建办事处主任杨海军说。
自贸区成立之初,上海局曾推出23项新政,最终摘选出的首批拟上报6条,首要标准正是“用户体验”。
比如,创新之一的“采信第三方”。原来进出口货物的法定检查,只能由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如今,对特定进出口商品,逐步实行凭国家认可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结果验证放行,自今年1月实施,一个半月中仅进口机动车已有5.98万辆享受便利,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02.2万美元。
即将推广的“预检验”制度,当货物在保税仓储状态时即可预先检验,将刚性的检验时间提前,货物实际出区时,只需凭预检证明即可分批核放,为货物进口节省7—12天的物流时间。
还有全球维修产业监管。政策推出后,新注册企业猛增200多家,物流、保险(放心保)公司纷纷加入。检验检疫部门迅速跟进,完善落地细则,列入6条之一顺理成章。
落脚“服务”
自贸区改革真正的核心与难点之一,是政府职能将如何转变。
上文提到的“采信第三方”创新,企业获利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原本“管检一体”的检验检疫部门,开始“管检分离”,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这一思路,在上海局拟定的6项创新制度中贯穿始终。
—进境生物制度风险管理。管理部门在全面评估与诚信评价基础上,对控制力强、诚信度高的企业采取“年审批”制,并根据产品生物风险和企业诚信等级,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使许多研究用生物试剂更快速到达企业手中。
—动植物检疫审批的负面清单。国家质检总局将审批权力下放,除活动物、水果、粮食等,其余均授权上海局实施检疫审批。新制度实施仅1个月,上海就已完成相关审批273项,极大提升生物、医药、医疗等行业联通世界的能力。
—中转货物原产地签证制度。借鉴香港模式,方便企业在自贸区内开展国际分拨配送,让分拨货物享受国外相应的关税减免和通关便利。短短几月,园区内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6000多份,金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2%,远高于同期上海市外贸进出口额增幅。
“转变政府职能,探索管理新模式,最终的落脚点就在服务。”上海局局长徐金记说。为政府职能由内到外全面转型,该局将今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与“服务”相结合,先后制定128条整改措施、17项专项整治。“通报通放”等服务外贸新举措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