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
实验室仪器
按功能分按专业实验室分
- 化学合成
-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细胞工程类
-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病理设备
- 1. 乳品类检测专用仪器
- 1. 种子检测专用仪器
- 层析设备
- 动物实验设备
- 粮油检测
- 生物类基础仪器
- 植物土壤检测
- 1. 电泳(电源)仪、电泳槽
- 2. 分子杂交
- 3. 基因工程
- 4. PCR仪
- 5. 紫外仪、凝胶成像系统
- 药物检测分析
- 地质
- 纺织
- 分析仪器
- 农产品质量监测
- 1. 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 2. 农产品检测试纸
- 3. 农产品检测试药片
- 4. 土壤、化肥快速检测仪
- 5. 种子外观品质分析仪
- 水产品质量安全
- 水产技术推广
- 水生动物防疫
- 食品检测实验室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快速检测试剂盒
- 2. 肉类检测仪器
- 3. 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
- 4. 食品安全检测箱
- 5. 食品检测仪器配套设备
- 6.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7. 三十合一食品安全检测仪
- 8. 相关配置、配件
- 供水、水文监测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
暂无数据,详情请致电:18819137158 谢谢!
热销品牌 - 工业仪器
- 户外仪器
- 环境监测
- 便携式仪器
- 在线式仪器
专家:警惕舌尖上的“塑化剂”
[2014/12/9]
台湾饮料、酒鬼酒等风波,让“塑化剂”这一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引起广泛关注。而近期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塑化剂并未走远,其仍在化妆品、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存在,检测报告显示,200份食品中,逾4成超出国家规定限量值,包括食用油、油炸食品、茶叶、面制品、木耳等消费者常购买的产品。
研究者在浙江11个地市的药店采样了24批儿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检出塑化剂,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学药学院有关研究指出,灵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料瓶装的中药油脂塑化剂都有超限。
专家表示,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长短,但内情不能总是秘而不宣或姗姗来迟。厂家应尽可能选择更为安全的包装材料,监管部门实现源头到终端的监管,让食品去“塑化”是当务之急。
200份食品4成超限
广泛使用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严禁添加到食品中,但允许使用在食品等包装容器中,很容易产生迁移,我国卫生部门对3种塑化剂的最大迁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报告显示,当地200份食品检测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塑化剂,一种87份样品超限,另一种16份食品超限,共占样品比例逾4成。这份发布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上的相关数据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涉及检测的相关食品,都是在杭州市场上随机购买,且是出厂检验合格、并准予销售。”杭州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工作人员樊继彩博士说,包括食用油、油炸食品、茶叶、面制品、木耳等消费者常购买的产品。
检测结果显示,塑化剂在油脂类产品中比非油脂类产品中更容易溶出,且在食品中的污染较普遍,不止来源于包装材料,在食品的生产、运输以及保存过程中都有迁移。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介绍,生煎包、油条等一些油煎类早餐,放在塑料袋后受高温和油脂影响,都会出现塑化剂迁移而超限。“有的塑料袋本身质量差,甚至用的是回收塑料,特别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塑化剂的危害引起了研究机构和环保组织的担心,研究指出,超量接触可能对环境、人类生殖系统和激素功能都造成影响。2011年,台湾曝出饮料人为添加,数百种产品“沦陷”;2012年,白酒塑化剂检出超标,对人体健康危害几何、消费者知情权如何保障也成为质疑焦点。
樊继彩说,堵住了人为添加的可能,迁移的危害也不可小觑。“全球每年塑化剂用量高达820万吨以上,其中大量用于包装,但包装材料引起塑化剂迁移,最终污染食品、药品、食用香精等的现象并不少见。”
化妆品、玩具、药品涉“塑”?
据了解,我国已将5种塑化剂列入了化妆品的“黑名单”,也对食品中迁移量做出规定,但只要和塑料有长时间接触,塑化剂的身影就很难避免。公开数据显示,包括指甲油、饮用水、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检出禁用成分、或塑化剂超限的现象并不少见。
而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研究者在浙江省11个地市的药店采样了24批儿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检出塑化剂,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学药学院有关研究指出,灵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料瓶装的中药油脂都有超限……
对塑化剂有十多年研究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加热路边的塑料瓶装豆浆,用塑料袋直接装油炸食品,都可能导致迁移;一些食品即使没有接触过塑料,也可能含有大量塑化剂,就是塑料大棚腐烂污染了土壤。
然而,由于标准缺失、执法力度弱、企业重视度低,塑化剂的问题却常常被监管和企业忽略。此前白酒塑化剂风波爆发时,也有监管人员直言,相关部门没有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标准,从法律角度讲,没法判断是否超标。虽然有迁移量规定,但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对企业难有法律约束力。
完善制度,告别舌尖上的“塑化剂”
现在到底有多少日用品中可能含有塑化剂?是否到了危害健康的临界点?在被曝光两年之后,今年6月国家卫计委关于白酒塑化剂的风险评估结果出来,认为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长短,但‘内情’不能总是秘而不宣或‘姗姗来迟’。”厉曙光说,无论是监管部门、研究机构还是行业协会,都必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与欧美相比,我国对塑化剂标准、范围的研究还比较滞后。美国2009年实施“邻苯二甲酸酯行动计划”,对8种毒性明显的塑化剂加强管控;且对玩具、儿童用品、可食用产品甚至工作环境中的塑化剂含量都有明确限制。
樊继彩指出,我国仅对3种给出了迁移限量,欧盟则对7种给出迁移限量。塑化剂的监管需尽快建立标准、迎头赶上,告别舌尖上的“塑化剂”。
研究者在浙江11个地市的药店采样了24批儿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检出塑化剂,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学药学院有关研究指出,灵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料瓶装的中药油脂塑化剂都有超限。
专家表示,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长短,但内情不能总是秘而不宣或姗姗来迟。厂家应尽可能选择更为安全的包装材料,监管部门实现源头到终端的监管,让食品去“塑化”是当务之急。
200份食品4成超限
广泛使用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严禁添加到食品中,但允许使用在食品等包装容器中,很容易产生迁移,我国卫生部门对3种塑化剂的最大迁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报告显示,当地200份食品检测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塑化剂,一种87份样品超限,另一种16份食品超限,共占样品比例逾4成。这份发布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上的相关数据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涉及检测的相关食品,都是在杭州市场上随机购买,且是出厂检验合格、并准予销售。”杭州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工作人员樊继彩博士说,包括食用油、油炸食品、茶叶、面制品、木耳等消费者常购买的产品。
检测结果显示,塑化剂在油脂类产品中比非油脂类产品中更容易溶出,且在食品中的污染较普遍,不止来源于包装材料,在食品的生产、运输以及保存过程中都有迁移。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介绍,生煎包、油条等一些油煎类早餐,放在塑料袋后受高温和油脂影响,都会出现塑化剂迁移而超限。“有的塑料袋本身质量差,甚至用的是回收塑料,特别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塑化剂的危害引起了研究机构和环保组织的担心,研究指出,超量接触可能对环境、人类生殖系统和激素功能都造成影响。2011年,台湾曝出饮料人为添加,数百种产品“沦陷”;2012年,白酒塑化剂检出超标,对人体健康危害几何、消费者知情权如何保障也成为质疑焦点。
樊继彩说,堵住了人为添加的可能,迁移的危害也不可小觑。“全球每年塑化剂用量高达820万吨以上,其中大量用于包装,但包装材料引起塑化剂迁移,最终污染食品、药品、食用香精等的现象并不少见。”
化妆品、玩具、药品涉“塑”?
据了解,我国已将5种塑化剂列入了化妆品的“黑名单”,也对食品中迁移量做出规定,但只要和塑料有长时间接触,塑化剂的身影就很难避免。公开数据显示,包括指甲油、饮用水、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检出禁用成分、或塑化剂超限的现象并不少见。
而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研究者在浙江省11个地市的药店采样了24批儿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检出塑化剂,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学药学院有关研究指出,灵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料瓶装的中药油脂都有超限……
对塑化剂有十多年研究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加热路边的塑料瓶装豆浆,用塑料袋直接装油炸食品,都可能导致迁移;一些食品即使没有接触过塑料,也可能含有大量塑化剂,就是塑料大棚腐烂污染了土壤。
然而,由于标准缺失、执法力度弱、企业重视度低,塑化剂的问题却常常被监管和企业忽略。此前白酒塑化剂风波爆发时,也有监管人员直言,相关部门没有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标准,从法律角度讲,没法判断是否超标。虽然有迁移量规定,但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对企业难有法律约束力。
完善制度,告别舌尖上的“塑化剂”
现在到底有多少日用品中可能含有塑化剂?是否到了危害健康的临界点?在被曝光两年之后,今年6月国家卫计委关于白酒塑化剂的风险评估结果出来,认为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时间的长短,但‘内情’不能总是秘而不宣或‘姗姗来迟’。”厉曙光说,无论是监管部门、研究机构还是行业协会,都必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与欧美相比,我国对塑化剂标准、范围的研究还比较滞后。美国2009年实施“邻苯二甲酸酯行动计划”,对8种毒性明显的塑化剂加强管控;且对玩具、儿童用品、可食用产品甚至工作环境中的塑化剂含量都有明确限制。
樊继彩指出,我国仅对3种给出了迁移限量,欧盟则对7种给出迁移限量。塑化剂的监管需尽快建立标准、迎头赶上,告别舌尖上的“塑化剂”。
上一篇:中国对全球高质量科学贡献显著增加
下一篇:CFDA监管推出新药品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