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迈向新时代

[2018/3/12]

    “老树发新芽,新树深扎根”,这是总理对制造业企业的期望。3月7日,总理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一位旗舰级制造业企业代表介绍,通过“互联网+”,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企业实现了老基地技术改造和老产品转型升级,使老树焕发了新芽。总理说,不仅要让“老树发新芽”,还要通过双创让“新树深扎根”,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性创新生态。
  
  传统仪器仪表产业如何“老树发新芽”?
  
  伴随着新产业的不断兴起,很多传统产业甚至是曾经的重要产业都呈现衰弱趋势。在很多人眼中,传统产业就是正在走下坡路的“夕阳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淘汰传统产业,转而发展新兴产业。非也!真正应该淘汰的是落后的传统企业和传统技术,而并非传统产业。事实上,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未来,传统产业的目标并不是安然接受被新兴产业冲击并淘汰的命运,而是积极接受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换句话说,就是“老树发新芽”。
  
  近年来,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传统仪器仪表产业渐渐无法满足现阶段各领域各产业发展的需求。智能仪器的出现,更是极大冲击着传统仪器制造业的发展。不过,传统仪器往往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虽然经济价值和利润已经远不如前,但对社会发展仍然拥有着贡献值。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的市场出路逐渐多样化。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仪器仪表将不仅仅作为简单的通用测量工具,还可以充当发现数据的眼睛和记录数据的大脑。从传统的钟表、水表、电工仪表,到目前发展火热的光谱、传感器,仪器仪表都自然获取和拥有海量的“大数据”,成为“大数据”的“采集器”。从这一角度来看,传统仪器仪表依然拥有着极大的数据贡献能力。不过,大数据技术不仅要求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还要求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这就对传统仪器仪表提出了考验。提升对数据的加工能力、实现数据的增值,成为了传统仪器仪表转型升级的一大发展方向。
  
  以环境监测为例,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亟需数据的互联共享与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为我国环保大数据的形成贡献数据,这是传统环境监测仪器所能办到的。然而如何整合和处理来自全国各地分散的数据,是传统仪器无可奈可的。如果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数据处理、传输等功能,传统仪器也能被赋予新的实用价值和意义。归根结底,传统仪器仪表产业想要实现“老树发新芽”,离不开顺应时代要求,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
  
  “新树扎深根”还需政策扶持
  
  除了要让“老树发新芽”,还要通过双创让“新树深扎根”。“双创”,即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这一号召,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各行业也掀起了一阵创新创业大潮,但是现实却浇灭了很多新兴企业的希望。不少被称作新兴产业的行业从起步到产能过剩仅仅花了几年的时间。很多人在新兴产业上投入大量资本,最终却以破产收场。其原因就在于新兴产业“扎根”不深。
  
  常言道,“大树扎深根基,方能枝繁叶茂”。新兴产业的植根和生长需要政策作为扶持。去年中国工程院在深圳发布《2017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将“十三五”期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划分为网络经济、生物经济、高端制造(包括高端设备制造与新材料)、绿色低碳(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五大领域及其八大产业。在政策支持下,高端制造(包括高端设备制造与新材料)成为了仪器仪表行业可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还进一步确定了重点支持的产品和服务。这些政策都是仪器仪表企业需要提前留意的。
  
  小结:长期以来马云遭到了不少炮轰,很多人认为他毁掉了中国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传统产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产业的冲击无疑对传统产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形成了挑战。对此,马云却发话说,“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他认为,中国不是实体经济做不出来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由于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而不行了。同样,很多传统产业确实也面临着技术落后、创新力不足的问题。面对时代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升级,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都必须在坚守中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让“老树”发出“新芽”。与此同时,也无需排斥新兴产业,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