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总局要求加强婴幼儿乳粉监管 肉毒杆菌今后或必检

[2013/8/15]

  新西兰乳业巨头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

  我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我国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而这些几乎全部出自恒天然。恒天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长达30余年。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公司再现安全事故。该公司2日发布公告称,旗下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这些产品有中国进口商涉及。恒天然公告称,约有40万吨乳清蛋白原料可能受肉毒杆菌污染,出口给包括2家饲料生产商和3家中国公司在内的8个国际客户。

  据了解,人体在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引起中毒后,临床上以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据中国质检总局通告,约227.8吨被进口至中国。这些乳清蛋白用于和其他原料搭配起来生产婴幼儿奶粉和功能性饮料。其中,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14.475吨;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4.800吨;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原料乳粉208.550吨。

  食药总局要求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监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9日对外公布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监管,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通知指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是基本民生问题,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形象,对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落实监管责任方面,通知要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成立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层级管理、属地管理、区域负责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和措施。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主动防范、及早介入,力争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守住不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底线。

  通知要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掌握企业生产状况和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要求企业认真查找隐患,督促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防范。同时,要督促企业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担负起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首要责任,坚决防范企业因管理松懈、利益驱动等原因发生质量安全问题。

  通知还要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监管和风险排查工作,强化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等工作,加大对企业质量安全控制重点环节、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发现企业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或隐患的,要及时依法从严处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制定出台一系列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工作的制度和措施。同时,将加大检验、监测力度,对查出的问题予以通报。各地监管部门要坚决防止因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具体、监管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务必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重塑消费信心。

  “肉毒杆菌”非必检项目 今后或要求出示检测报告

  据了解,按照5月1日起实施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洋奶粉进口需过单证审核、现场查验、标签审查、抽样送检、实验检测等“五关”。其中,首次进口的必须提供产品的全项目检测报告。按照要求,新规实施后,全项目检测报告必须批批核审,以一段婴儿奶粉为例,检测报告所列项目达到50项。核对过50项内容后,还要抽检这批奶粉,抽检项目依据质检总局确定的风险评估项目进行。

  “但这50项内容中不含‘肉毒杆菌’这一项。”相关人士指出,由于“肉毒杆菌”并非常见污染物,所以未列入常规检测项目。而且对于肉毒杆菌在乳粉中的限量标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没有统一标准。

  尽管“肉毒杆菌”在业内人士看来并非是常见污染物,但它却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了。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快速反应,在接到新西兰方面通报的当天,即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新西兰输华乳制品的检验监管。

  据了解,目前加强检验监管的方式包括暂停进口新西兰浓缩乳清蛋白粉和配方奶粉基粉。“另外,国家质检总局正在研究,要求进口奶粉出具‘肉毒杆菌’的检测报告,风险评估抽检中也将进行相关检测。”相关人士说。“总之,进口奶粉的把关将会越来越严。”